中國傳媒聯盟 據 雞毛信 訊:在流動性泛濫、投資渠道有限、房屋供需失衡的情況下,上海樓市高企是大概率事件。 《財經》記者 沈忱 施智梁/文 價值32億元的樓盤短短幾小時之內售罄。位于上海市虹口區的瑞虹新城六期的第二批房源開盤,與去年10月的第一批房源相比,同一個樓盤短短四個月間竟漲了13%。 這不是孤例,易居(博客)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樓市漲勢驚人,一年平均漲幅達到17.6%,最高的區域能達到60%。隨著房價高企,北京美晟房地產購房者恐慌情緒蔓延,日光盤層出不窮。 流動性過剩、供求失衡,都推動了上海這一輪房價漲勢,杠桿高企、投機炒房、中介亂象等問題涌現。 需求、價格已被嚴重透支,如未出現有效的調控政策,樓市熱度難減。 瘋狂樓市 “心理變了,就什么都變了。” “早知道房價會一下子漲這么快,去年貸多少款都該拿下套房。”剛參加工作三年的陳羽告訴《財經》記者,她和父母從去年就開始陸陸續續看房,家里住在外環浦東金橋,為了工作方便打算再添置套市區內環的一居室自住。從滿目的二手房看起,七八月份的時候,看中了一套靜安區的老房子,總價250多萬元。1997年建的老房子,房子比較老舊,勝在地段不錯。那會離年頭已經漲了10%左右,那邊牛市5000點的余溫還在,這邊上海的樓市剛剛熱起北京美晟房地產來,大部分的人還是持觀望態度。 但是和房東談價的過程中,陳羽卻遇到了不少麻煩,房東再三跳價,一開始要加5萬元,陳羽同意了,但房東又不肯賣了,一個月內就漲了15萬元有余。看中的幾套房子,房東都是頻頻跳價,也是打算置換到浦東的大戶型,房東見房子一路漲,北京美晟房地產對自己的房子自然是咬定不放松。 這一折騰,就耽擱到2015年底了,這時的上海樓市已是一片瘋狂。靜安區的遠中風華園以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放出18套小戶型次新房,幾十家中介帶來了上百號購房者,在遠中風華總部熙熙攘攘地排成長隊,抽中了簽才有買房資格,18個名額,北京美晟房地產上樓簽約,房子還沒來得及看一眼就全部成交。總價近500萬元的房子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賣出,隔了幾個月,鏈家上面掛出來的價格,比起購房價已經漲了接近50%。 位于瑞虹新城附近的鏈家中介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他們分管的區域內,不過是個位數的樓盤,年后一天就能成交兩套二手房。這在幾年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受訪的多位購房者表示,買房對他們來講,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沖動型消費,一天之內甚至幾個小時就可以決定下來,簽完合同的心情是“有點懵”,顧不上思考這個決定是對是錯了。房價要漲的論調加速著這輪瘋狂,買房潮已經推動著大家往前走。 某外企的白領李玲2月底在浦東買了房子,隔了兩天總價就漲了26萬元,她直言,“這種感覺曾經也有過,是去年初我閉著眼睛買股票的時候。” 在房價日益上升的同時,開發商對于拿地和開發樓盤卻并不積極。今年2月的供應面積已較2015年最高點下降了90%,上海多個樓盤在年前稱停止銷售,隔幾個月再推盤。新房每平方米均價并不十分高,但都是大戶型,總價驚人。 二手房市場亂象叢生,炒房,房東隨意跳價,價格直逼新房市場。新房則一房難求,動輒千萬元,地產商捂著土地不開發,或者改變土地性質來增加住宅供應量。房地產市場的供給端在待價而沽,沒人知道會漲到什么程度,又都確信著房價會一路上揚。供給嚴重不平衡導致需求端像是待宰的羔羊,只能任由房東坐地起價。 “心理變了,就什么都變了。”中原地產高級經理歐元登告訴《財經》記者。 在流動性過剩、供給失衡等愈演愈烈的市場下,億翰中國董事張化東告訴《財經》記者,部分不規范的中介行為在推高房價上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視。 鏈家去年推出了限時“簽賠”的服務,即與房東簽訂獨家代理協議,在限定的時間內幫助房東根據約定的市場價格出售房屋。如果鏈家無法按時完成交易,將賠付給房東500元到5000元不等的賠償金。同樣,房東如果無法履行協議,也將向鏈家支付一定金額作為服務費。 歐元登認為,限時簽賠的服務在之前是絕無僅有的,并且極有可能成為抬高房價的推手。通常鏈家的房源定價比其他中介的價格虛高5%左右,而當獨家代理數量達到一定比例后,便可操縱價格,甚至壟斷某一小區的房源價格。 王雪,本地人,家里是以小置大,需要先賣出現住的80平方米小戶型,房子非常熱銷,掛出兩天就有人來買,買方付了定金,但籌不到余款,只得作罷。結果中介不肯歸還屋主的房產證,聲稱要房產證只能拿錢來贖,買方給了幾萬塊錢,中介還是不肯還,最后王雪只好出了幾千元息事寧人。 上海的樓市已經從買方市場,變成了賣方市場,甚至變成了中介市場。房價一路扶搖直上,在這過程中,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將引發蝴蝶效應。 杠桿助力 樓市杠桿,銀行信貸是其一。P2P或者中介等推出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如首付貸等,挑戰了銀行的房貸安全線,也加大了樓市里的杠桿 歐元登告訴《財經》記者,他經手的所有客戶都需向銀行貸款才能買房,至少六成以上的杠桿。 在外資行做房貸業務的劉方泉也證實了這個數據。相應地,銀行也比較樂于在房價上漲周期中放房貸。房貸屬于抵押性貸款,違約后可以將房子拍賣,在這輪漲勢中,對銀行是穩賺不賠的生意。而且房貸向來是銀行貸款中資質最佳的,在小劉工作的大半年時間里,壞賬為零。 央行上海分行的數據顯示,2016年1月個人住房貸款增加346億元,環比多約增140億元,同比多增243億元。上海1月樓盤成交總額為480億元,銀行貸款對于成交量有滯后效應,不過大約估算,銀行信貸杠桿約占總成交額的六七成,屬于合理范圍。相對于發達城市,比如香港、紐約等,八成左右的銀行杠桿比例,還是略低的。 但與過去幾年相比較,住房貸款已是飛速增長,處于高位運行的狀態。2012年新增月平均住房貸款只有15億元,2011年則是18億元。迅速躥高的房價,是新增貸款數額激增,銀行信貸比例卻不高的原因。 房價收入比是用來衡量居民收入是否能夠支撐房價的重要標準,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房價收入比超過6就可視為泡沫區。2015年全國的房價收入比為7.2,上海為21,遙遙領先于全國水平。這說明房價上漲,老百姓不吃不喝,要20年才能夠買得起33平方米的房子。 樓市杠桿,銀行信貸是其一。P2P或者中介等推出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如首付貸等,挑戰了銀行的房貸安全線,也加大了樓市里的杠桿。按照目前上海購買首套房最低30%的首付計算,購房的杠桿比例是3∶10,在此基礎上如果通過首付貸減少一半的首付,那么購房的杠桿比例將放大為3∶20。搜 房網旗下房天下理財網站的數據顯示,首付貸是它推出的貸款產品中最受歡迎的一種,已經有接近20萬人投資,貸款數額不設限度。 除此之外,中介墊資等影子銀行層出不窮,加劇了樓市中的杠桿波動。自去年4月鏈家理財平臺上線以來,月成交金額均為十幾億元以上,最高今年1月達到了25億元。大多是針對普通購房者借與貸的短期理財產品,用來墊資房屋交易過程中的贖樓、尾款以及過橋貸款等。 中介過橋貸款等屬于信用貸款,貸款利率均在10%以上,存在潛在的違約風險。以鏈家首付貸產品為例,2015年總體規模為3億元,目前已經完成了1.8億元的回款,余額仍有1.2億元未收回。 監管層亦在加強中介首付貸風險管控,截至3月8日,鏈家、我愛我家(微博)等房產中介的首付貸業務已暫停。 央行行長周小川之前表示,中國個人住房貸款占銀行總貸款的比重相對偏低,將來可以給予銀行更大的自主權來決定具體政策,其中包括定價以及調整首付比例。監管層對于寬松銀行房貸的傾向性明確,銀行信貸放開,也可以減少監管不及的小額房貸業務的風險。 但是戴德梁行(微博)華東區綜合住宅服務主管伍惠敏告訴《財經》記者,無論對剛需或者改善型需求,上海三成首付是一條底線,如果跨越這條警戒線,極有可能成為次貸危機的溫床。 多層杠桿高企,在水漲船高的樓市中,無疑推高了風險。中介的場外配資可能會通過促進成交量來推升房價,然而,并不能左右這一輪價格上漲。首付貸的出現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民間借貸在之前也比比皆是,歸根結底,房價飆升,帶動了一眾首付貸們的瘋狂。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