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年攻堅戰 打造魅力生態城 努力推動縣城建設上層次提水平 棗強縣人民政府 中國傳媒聯盟 據 搜狐網 訊:今年以來,我縣深入貫徹落實省、市縣城建設會議精神,以建設特色產業強縣、歷史文化名城、生態宜居福地為目標,以省級園林縣城創建為抓手,全面打響三年攻堅戰,著力提升縣城建設的層次和水平,取得了明顯成效,前不久我縣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工作順利通過專家驗收。總結前段的工作,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創新理念,構筑縣域經濟的增長極。省市縣城建設工作會議后,棗強縣委、縣政府進一步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把縣城建設作為加快城鎮化進程、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城鄉一體發展的戰略舉措,以全新的思維和視野推進縣城建設。一是規劃上突出龍頭引領地位。聘請中國建筑技術集團、同濟大學等高資質設計單位,編制完成了《棗強縣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年)》,確立了“一主一副,一帶三區”空間格局,突出了縣城在縣域政治、經濟、文化主中心的重要地位。在縣城規劃上,規劃了“組團式”城市布局,以索瀘河、京九鐵路為界,形成新城、舊城、產業園區三部分,以新華街為產業發展帶,構建“一帶四心、三軸多節點”的城市空間格局,強化了縣域經濟的引擎作用。二是發展上貫徹產城融合理念。堅持以業興城、以城促業,大力推進復合材料、燃氣調壓設備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吸引各類要素向縣城聚集。在擴大縣工業園區的同時,新規劃了5平方公里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和3平方公里的中小企業創業園。目前,縣城工業聚集區用地規模達到了18.17平方公里。三是實施上新城建設與老城改造同步推進。在加快西部新城區建設的同時,通過建新城帶老城,積極穩妥推進老城區改造提升,實現了新城老城規劃標準、基礎設施、市政服務一體發展,讓群眾得到了實惠,贏得了群眾的大力支持。 二、塑造特色,彰顯生態園林的三要素。在園林縣城創建中,按照以人為本、生態宜居、自然和諧的原則,積極融入“綠”“水”“文”要素,著力塑造縣城特色品牌。一是以綠為韻,描繪城市主體色調。把綠色作為園林城市的底色。在縣城總規、綠規和綠廊、綠道規劃中,大幅提高綠化比例。擴建了千畝森林公園,啟動建設了索瀘河、衛千渠兩條綠色廊道,規劃建設了生態新城南湖、北湖兩座生態公園、九座區級公園和街頭游園。同時,實施了街道街區、單位庭院、交通節點、環城林帶等綠化工程。目前,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6.93%,綠地率32.42%,縣城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55平方米。二是以水為脈,構建城市主體景觀。把水系作為園林城市的景觀軸。充分發揮衛千渠、索瀘河穿城而過的獨特優勢,建湖留水,依水造景,聯景成園,打造自然、親水的魅力景觀帶。沿衛千渠,規劃建設了龍湖公園、濱河公園、休閑廣場,沿索瀘河,規劃建設了“一河兩湖”景觀帶、生態公園、南湖工程,以兩條河渠為軸線,形成了水光林影、鳥語花香、游人如織的秀美景觀。三是以文為魂,打造城市主體標識。把“文化”作為園林城市的靈魂,注重歷史文化傳承,精心建設載體,在園林景觀中體現董子、移民等標識性人文元素。規劃建設了占地178畝、總投資4300萬元的董子公園,改造提升了董仲舒藝術碑廊,啟動實施了規劃占地200畝,總投資1200萬元的移民文化園,將歷史文化與城市園林有機結合,使城市更有底蘊、更有內涵、更有生命力。 三、鍛造精品,樹立城市形象的新地標。城市建設中,我們不搞零敲碎打,堅持綜合開發、規模發展的思路,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高品質的綜合片區。先后啟動了三大片區共九項精品工程。一是把“生態新城”綜合體項目作為縣城“西拓”的重要節點。生態新城片區包括全民健身中心、麗景蘭灣、第五小學等板塊,總占地4000畝,建成后,將成為生態宜居、商貿繁榮、文化傳承的城市新地標。二是把“董子片區”作為縣城“北擴”的重要節點。董子片區包括龍湖水岸、董子公園等板塊,總占地677畝,現已全面開工,建成后將與夏威夷、鴻基家園等小區構成縣城北部的標志區域。三是把“丁莊片區”作為老城提升重要節點。丁莊片區包括新縣醫院、康馨家園等板塊,總占地260多畝,將對南部老城發展起到積極地拉動作用。 四、夯實基礎,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載力。一是強化住房保障。切實完善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目前已開工公租房700套,開工率117%;棚戶區改造1348戶,改造率115%;竣工541套,分配541套。二是強化基礎保障。啟動實施了全民健身中心、第五小學、第二污水處理廠、縣醫院遷建、棗中擴建、天然氣進城、集中供熱等十幾項基礎工程,縣城功能更加完善。三是強化市政保障。完成了中華街、人民街、建設路等6條道路的新建擴建工程,實施了新華街、富強路立面、色彩、綠化的改造提升,新建改造公廁、垃圾站100多座,新增設垃圾箱、果皮箱1500多個,購置大型市政車輛20多臺套,縣城機械清掃率達到45%以上。 五、健全機制,形成合力攻堅的大格局。我們把縣城建設列為五大重項之一,健全機制,加強考核,形成合力,強力攻堅。一是健全了上下一體領導機制。圍繞三年攻堅和園林縣城創建,成立了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任指揮長,分管領導同志任副指揮長,各相關單位一把手為成員的指揮部。指揮部下設三個片區分指揮部,具體負責推進工作開展。同時,人大、政協、組織、紀委、宣傳等積極參與,出謀劃策,形成了全員上陣,齊抓共管生動局面。二是健全了精細化的管理機制。以智慧城市建設為重點,加大綜合執法力度,實行數字化、網格化和“五定”模式(定人、定時、定路段、定責任、定標準)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精確、高效、全覆蓋城市管理模式。三是健全了多渠聚水的保障機制。為解決投入難題,我們通過整合財政資金、爭取上級扶持、搭建融資平臺等多渠道籌措資金。今年縣財政已投入基礎建設資金1.3億元,通過農發行融資1億元,收儲土地3000多畝,可爭取上級資金5000多萬元。與江蘇現代資產投資公司(曾為省政府三年大變樣工作期間做咨詢服務)合作,對全縣國有資產進行整合、清理,近期將搭建起縣城建設融資平臺。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這次會議精神,借鑒兄弟縣市先進經驗,以創建省級園林縣城為契機,乘勢而上,推動縣城建設水平再上新臺階。一是牢固樹立全域規劃、規劃即法的理念,進一步完善城鄉專項規劃,真正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要素全統籌、建設一盤棋。二是強化項目意識,謀劃建設一批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民生保障和城市綜合體項目,以項目建設促進縣城發展擴規模、提質量。三是提升管理水平,以智慧城管為手段,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數字城管系統,建立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機制。力爭通過幾年努力,把棗強建成生態優美、產業興旺、文脈傳承的美麗城市。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