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21世紀經濟報道 訊: 據聯合國[微博]定義,“普惠金融”是指一個能有效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我們對中國現狀調研后認為,普惠金融至少包括四層含義:一是服務對象的包容性,可以接納各類客戶;二是服務渠道的便捷性,包括物理網點和電子渠道;三是產品服務的全面性,能夠向客戶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四是經營模式的商業化,并非政策性或扶貧性。 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郵儲銀行進行了充分市場調研,從社會亟需的金融服務入手,形成了四大特色。 一是爭當小微貸款的“主力軍”。郵儲銀行成立六年來累計發放小微貸款1500多萬筆,金額1.8萬億元。其中,單筆貸款金額10萬元以下的小額貸款,成為近年來銀行業的一大亮點。 二是建設基層財政的公共服務主平臺。在城鄉統籌養老金發放、家電下鄉補貼、種糧補貼等眾多面向基層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郵儲銀行都是客戶認可度最高的服務機構之一。 三是打造城鄉金融服務一體化的主渠道。目前郵儲銀行已建成助農取款服務點近10萬個,在村里就可進行小額取現,今年前10個月累計交易約400萬筆,交易金額近10億元。 四是積極承擔普惠金融服務資源的整合者。2010年以來,郵儲銀行連續四年舉辦創富大賽活動,已成為集“融資服務、創業指導、商業模式交流、品牌宣傳”于一體的小微企業創業創富綜合助力平臺。 對發展普惠金融,郵儲銀行有五點建議。 一深化普惠金融體制改革。以普惠金融為方向,發揮政策性、商業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進一步深化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加快小額保險、小額期貨發展,構建多層次、多樣化、適度競爭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二建立普惠金融的統計體系。希望政府、學術界、監管機構和銀行業能共同來研究普惠金融,建立衡量一個地方普惠金融發展的指標體系和評價一家金融機構普惠金融發展的貢獻情況。 三健全普惠金融的風險補償機制。加大對普惠金融服務的政策支持,完善農村金融機構風險補償機制,探索設立普惠金融服務資金,實施一定補貼,引導金融資源流向普惠金融體系。 四制定差別化監管政策。通過“寬嚴相濟”的差異化監管,適度調整注冊資本、存款準備金率等監管政策,探索將土地經營承包權和集體宅基地使用權納入抵質押范疇,適當放寬擔保要求和擔保品范圍,引導各類金融機構主動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五優化普惠金融生態環境。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完善區域信用評價體系,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努力的推進社會信用建設,優化普惠金融生態環境。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