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記者攝影家:曹發明、曹優 充滿時代感的國家AAAAA級采石磯風景區門景 金秋時節,金光閃閃。我剛參加北京國慶座談會,接著來到了位于長江下游南岸,與六朝古都南京相鄰的詩歌之城,參加第35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開幕式。 著名的采石磯風景秀麗的徽派建筑文化旅游商業街 我是一名文學和新聞工作者,這次參加李白詩歌節首先感謝馬鞍山市委宣傳部領導和詩城人民給了我向李白和詩城人民學習的機會。 第35屆李白詩歌節嘉賓代表中國詩歌學會會長楊克致歡迎辭 這是一座“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長三角“白菜心”的全國文明城市。長江文韻、魅力詩城,在這個秋高氣爽,豐收季節美好的日子里,我走進了世界著名的采石磯風景區。 第35屆李白詩歌節馬鞍山市委書記袁方致開幕辭 記得當年我接到了北京魯迅文學院錄取通知書,在上魯院期間馬鞍山市人民政府戴副市長和市委等領導看望我并鼓勵我今后多為家鄉宣傳寫文章,為家鄉文化建設出謀獻策……。后來我在魯迅文學院接到了邀請函,那是2001年我受馬鞍山市人民政府邀請參加“紀念李白誕生1300周年暨馬鞍山中國國際吟詩節”。 出席開幕式的馬鞍山市委書記袁方、市人大黨組書記、主任錢沙泉、以及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有關領導和市級老領導、外來嘉賓、各企事業單位等代表 這一說幾十年過去了,舊時的采石小鎮在改革開放發展以來變化巨大,新時代的采石磯風景區門票進出口通道、停車廣場、石板道路擴寬、服務游客商品城徽派仿古建設、園林綠化、長江不夜城……。新建設的雄偉壯觀的采石磯生態公園大門座落在萬古奔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之濱。滾滾長江滋養了錦繡壯麗的華夏大地,孕育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自然景物與人文地理形成了名副其實的長三角“白菜心”的全國文明詩歌之城。 出席第35屆李白詩歌節馬鞍山市委常委領導及嘉賓領導 2023年10月15日下午,由安徽省馬鞍山市人民政府、安徽省文化旅游廳和中國詩歌學會共同主辦的第35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開幕式在風景秀麗的濱江文化公園舉行。
中國作家、315記者攝影家曹發明在安徽省馬鞍山市采訪李白詩歌節 本屆詩歌節是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舉辦的具有特殊意義的詩歌盛會,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具體實踐,也是展現新時代詩歌百花競放生動景象的寬廣舞臺,是團結凝聚廣大詩人踐行初心使命、堅持弘揚正道、追求德藝雙馨的重要平臺,更是讓人民感受詩意、品鑒詩情的重要節日。以“詩潤生態福地、相約智造名城”為題,“詩歌文化”和“長江文化”三大系列15項文化活動。文藝演出、詩歌論壇、詩書畫展覽、群眾詩歌誦讀、民歌民間剪紙藝術、演員李白與詩童對話、李白文化園拜謁詩仙李白,與李白對酒當歌等優秀的文化藝術活動。含山縣、和縣、當涂縣、花山區、雨山區,博望區三縣三區設置了分會場通過聯動的視頻方式,讓市民們共同參與到詩歌節活動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舉辦文化專場演出、文旅消費促銷、非遺進景區、發放文旅消費券等促進旅游消費,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 生態福地,如詩如歌,陽光明媚,四季如春。當開幕式的時鐘敲響之后,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楊克代表嘉賓致辭,走上臺激情的說:“馬鞍山的山水倍受歷來各位文人推崇,離不開馬鞍山對詩歌文化的高度重視。2014年,中國詩歌學會授予馬鞍山市“中國詩歌之城”稱號。“中國詩歌之城”現已成為馬鞍山市一張重要的城市名片”。
出席第35屆李白詩歌節的馬鞍山市級老領導及嘉賓領導 馬鞍山市委書記袁方在致辭中稱,李白詩歌節展現了馬鞍山的人文之美,成為“詩歌的盛會,市民的節日”。35年的堅守和創新,讓詩歌節創造出獨屬于馬鞍山的城市Ip,以文化軟實力提升城市美譽度。 袁方表示,以李白詩歌節為平臺,以詩歌浸潤人心,今后馬鞍山將以文化凝聚力量,進一步擦亮李白詩歌節文化品牌,并且積極參與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積極參與打造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讓長江文化、詩歌文化可見、可感、可親。 舉辦詩歌節,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李白文化知識,探討中國詩歌藝術,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推動李白優秀文化在國內外的弘揚與傳播。 開幕式文藝演出,“千古詩懷~情頌馬鞍山”、“綠美濱江~幸福家園”、“同心筑夢~砥礪前行”。從迎賓禮一一詩城萬方迎盛賓、水之篇一一長江詩韻綻華彩、詩之篇一一詩意傳承錦繡開、到城之扁一一詩城華章創未來等篇章,充分展示“詩歌文化”、“長江文化”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穿越詩歌長河,一起奔赴“詩和遠方”。 拉響李白詩歌旋律,唱響文明詩潤福地,一縷陽光輕輕灑在濱江公園綠色草坪上。“……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位千古唐朝偉大詩人李白的《將進酒》,斗酒萬千也豪飲,讓賓主盡歡樂的悠揚竹笛聲在隨風飄蕩,那充滿詩意韻味十足的音樂聲傳遍了翠綠的采石磯,傳遍大江南北,傳遍了長三角……。
中央電視臺《中國重鎮》欄目組制片主任:周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