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11年時間里,民宿短租平臺Airbnb就從默默無聞的小初創企業成長為估值達310億美元的新興科技巨頭。與此同時,國內的途家、小豬短租、榛果等短租平臺也日漸火熱。原本被視為“不統一、無標準”的分散短租,在鄉村旅游興起、屬地文化體驗被重視、銀發族與90后旅游人數增加之后,會不會迎來大崛起時代?
初現苗頭 年訂單超4倍 季度訂單漲3倍
原本的民宿短租行業已經走過10年有余,但仍然算不上成熟。最基本的問題是,行業無法給“民宿短租”一個足夠準確的定義,將其區別于民宿、旅館和酒店,這意味著它無法給客戶留下清晰的差異化“品類”印象。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清晰的品類,近年來的經營數據令人驚訝。
途家公布數據,其2018年訂單量是2017年的近4倍,在線房源超過140萬套,國內房源100萬套;2018年途家交易量占據了全行業成交量的一半以上。
愛彼迎也在4月份對外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數據中,一季度國內業務近3倍增長,2019年中國內地房源數超40萬,2019年1-2月愛彼迎iOS和安卓的中國月活用戶量已超過其他中國本土民宿平臺。
美團旗下民宿預訂平臺榛果民宿在今年Q1在線民宿預訂平臺訂單量猛增十倍,以1019%的同比增長,殺入行業前三。
若將2012年算做國內民宿行業的發展元年,至今我國民宿行業已經過了七年的發展期。所以當行業競爭將走入下半場,各大平臺繼續流量爭奪的同時,用戶流量、房源、場景將成為新的競爭焦點。
在筆者看來,能否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抓住競爭焦點——房源,將決定民宿短租平臺面臨的是“凜冬將至”或“盛夏在即”。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嚴格的海外入場規定,搞定!
一年前,日本出臺了嚴格的短租管理規定,要求房東必須進行注冊,并設定了截止日期。2018年6月,尚未注冊的房東被要求提前兩周取消房源預訂。日經新聞當時報道稱,房源數量下降了近80%,只剩下13800個,使Airbnb在當地的房源縮水了近8成。
經過一年的修整, 6月11日,Airbnb公開表示其在日本的民宿房源數量重新大幅回升。目前,該公司在日本市場上有5萬個房源,另有2.3萬個酒店和傳統客棧房源。相比之下,在去年6月日本新短租規定出臺剛生效時,其房源數量為6萬個。
與此同時,短租業務合法化為日本大型公司進入短租市場打開了大門,軟銀集團、便利店運營商全家便利店、電子產品零售商Bic Camera和全日空航空公司都已經成為Airbnb在日本當地的合作伙伴。
因此, Airbnb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官Nathan Blecharczyk在東京接受采訪時欣喜地表示::“這表明我們甚至可以在這種環境中實現增長。Airbnb可以在任何環境下生存下去。”嚴格的海外市場生存戰,看似已經完成了階段性的勝利。
貼上“體驗”這塊金招牌
一項由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的Clever房產公司展開的調查發現, Clever發現,54%的房東表示會考慮通過Airbnb或類似的度假短租應用把房子出租出去,82%的房東認為Airbnb能幫他們利用自己的房子賺錢。
為什么短租類平臺能幫助房東賺錢,難道僅僅是因為將房源租賃出去嗎?其實不是的,而是暗藏在房源之后的在地文化生活體驗。
2018年,Airbnb發布了一項在長城的“奇屋一夜”活動,選自全球的幸運房客們將會住進長城烽火臺中帶有中式淡淡禪意、別具設計風格的臥室,并置身于全方位綿延不絕的古長城景致中。盡管這一項目出于文物保護的原因,被取消掉了。但是這樣一種夸張的形式,背后顯示的是這類分散短租正在不斷將在地文化體驗的角色放大,而不僅僅是滿足創立初期,為了更便宜的一張床。
曾有一對夫婦,他們退休之后把房子賣了,開始了全球旅行,每到一個地方都住在短租平臺上的房源,過去四年里他們在全球旅行,甚至寫了一本書。無疑,這就是對在地文化體驗的最好佐證。
與此同時,不少短租平臺通過其他的方式不斷強化體驗這一環節。
今年,5月29日上線的斯維登民宿公寓別墅預訂小程序中著重強調了其所具有的使用體驗與功能。在首頁并未突出原本的房源預訂入口,而是按不同目的地分類展示了五條精選主題攻略,激發游客行前決策靈感。在總搜索頁可見的是,每個房源都有五條針對房源特色的長信息描述展示,譬如“駕車距上海迪士尼景區僅5分鐘”、“《前任2》拍攝取景地”、“上海首個全功能綜合農莊”等類描述。
對此,途家及斯維登集團聯合創始人羅軍表示,“酒店是功能型的,我們是要做體驗型的。我也從來沒想過能比得過酒店,我只有體驗能比得過它,所以非酒店住宿產品,唯一的出路是做體驗。”
好的民宿其實代表一種旅居文化,是當地民俗和游客擦出火花的培養皿。任何一個房源都有自己的靈魂,城市民宿的特色更多取決于房東的個性,這就是挖掘民宿特色的方向。所以,在完成了前期短租平臺“貨”——房源的鋪墊之后,用“體驗”這塊金招牌助力短租平臺實現驅動升級,極有可能推動短租平臺走向房源增長的下一個高潮。
像OYO一樣去下沉
再來看短租房源背后的這群人,美團榛果民宿CEO馮威赫對榛果的房東畫像,分了這樣四類:一是玩票性質的小房東;二是全職房東,打理5-10套房源;三是創業小團隊;四則是以注冊公司的形式去經營房源。目前占比最高還是第一類,但是,據榛果數據來看,全職房東或者團隊化房東房源占比在持續提升。
此外,榛果APP增加的“品牌民宿”板塊和“品牌民宿in計劃”,對于一些連鎖化的民宿品牌形象、倡導理念和具體房源有更全面集中的展示,起到一定程度的引流作用。
機構房源的增加,成了現在不少短租平臺努力的方向。此外,不斷引入品牌房源的同時,一些平臺也開始了自營房源,甚至酒店業也開始分食這塊蛋糕。前不久,萬豪推出自身的民宿短租服務Homes & Villas by Marriott International,并在美國、歐洲和拉丁美洲的100個城市上線2000個短租房源供旅客預訂。
盡管有行業觀點認為,共享住宿走進下半場,各平臺都有“做重”的趨勢,甚至擔憂是否會“過重”。但是,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民宿對住宿行業的滲透率僅為2%,同樣的數據在美國是25%,民宿行業的發展未來5年仍有6-8倍的增長空間。而這一部分的房源填充自然不僅僅是通過小房東來實現,機構化的房源將會成為其中的主要力量。
就像OYO所專注的二三線城市,在民宿房源的搶奪戰里,二三線城市同樣也是新的焦點。在馮威赫看來,相較一線城市的物業租金,三四線城市民宿的經營成本更低,且比當地同價位經濟型連鎖酒店更新潮、空間更大。而就需求空間來看,周圍二線城市的觀光客、本地人走親訪友都是可見的需求市場。
據《中國共享住宿發展報告2018》報告預測,2020年我國共享住宿市場交易規模有望達到500億元,房客數將超過1億人。與龐大的傳統酒店住宿市場相比,共享住宿市場還頗顯稚嫩,卻也體現出市場空間。但是猛增的平臺預訂單、逐漸符合當地監管的產品、不斷被擦亮的體驗化金招牌,以及學習OYO下沉二三線的拓展。或許,等不及2020年,在今年年底,分散短租就會迎來屬于自己的大崛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