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今年以來,杭州市堅持社會共治、同心攜手維護食品安全的創新工作思路,并一舉推出“一項工程三大戰役”的食品安全誠信行動計劃,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杭州市下城區委、區政府建立創新食品安全“統、聯、牽”三結合的“一攬子”監管模式,并組織成立“食品藥品安全誠信經營自治會”,為全區乃至全市、全省的食品安全監管提供了方向性的工作探索。 近日,記者從下城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2013年,下城區食品安全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及區委、區政府“一攬子、一張網、零容忍”的統一部署,堅持“統、聯、牽”三結合,逐步建立了區政府統一領導、部門聯動協作、街道屬地負責牽頭的食品安全“一攬子”監管模式,目前已初見成效。 街道為主體 職能分工明確 “一攬子”監管是以街道為主體的食品安全組織架構、信息收集反饋、行政監管和輿論宣傳體系。 以街道為主體,就是成立街道食品安全工作辦公室,掛靠街道城管科,街道的食品分管副主任為辦公室主任,配備2名專(兼)職的食品安全監管員,開展轄區內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日常巡查、隱患排查和信息搜集反饋以及牽頭組織聯合執法等工作。 下城區充分考慮到各部門職能范圍,在區級層面對9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和職能單位的分工作了進一步的明確和規范:街道食安辦牽頭,全面主持和開展街道轄區的食品安全工作;區衛生局下屬的衛生監督所負責餐飲衛生、衛生許可證審批等;商務局負責監管整治流通領域的肉類安全;工商所負責解釋工商法規、營業執照審批,牽頭組織查處固定無證無照場所;環保分局負責解釋生態環保政策法規,處理環境污染投訴、環保審批等;質監分局負責監督食品生產領域;公安分局負責聯合執法時的安全保障和食品安全案件查處等;城管局負責對流動攤販、出店或占道經營的管理執法。這種模式有效克服了“都管都不管”的問題,極大增強了執行力。 各街道食安辦還建立了一支聯合執法隊伍:衛生、食藥監、城管、公安、工商、質監、環保等9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和職能單位,明確指定不少于1名列入其中。聯合執法隊伍主要任務是對轄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排查;對存在的隱患以及已經發生的食品安全案件實現聯合行政執法,完成排查、督促、查處、整改工作;以及對商戶、投訴人的聯合約談、聯合監督整改等。
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邱衛星(左一)在張同泰調研。
中共杭州市下城區區委書記項永丹(左三)在農貿市場考察。
“一攬子”監管模式初見成效 隨著下城區在各街道全面推廣“一攬子”監管模式,全區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為食品安全工作機制體制調整提供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初步成效。 最早試行“一攬子”監管模式的朝暉街道,在食品安全問題處置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如在解決河東路196號面館無證經營、噪聲油煙擾民的問題上,居民向社區反映情況后,由于多次調解沒有實質進展,街道食安辦立即召開食品安全疑難問題聽證會,邀請職能部門、房東、店家負責人、居民代表、環保評審單位進行面對面溝通和政策法規講解,最終在多方協調下達成共識,居民訴求有了積極回應,店家也如期完成問題整改。 潮鳴街道則有效運用了“傳統+智能”的手段,借助“數字潮鳴”平臺,開發了一個智能手機軟件,每個社區食品安全監管員手機上都裝了這個軟件,只要刷一下二維碼,就能查詢到店鋪信息、電子派單、電子存檔、電子監管等資料。 天水街道依托街道公共服務中心,整合公安、城管等部門的監控探頭,對道路上的無證攤販、流動大排檔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及時處置,有效消除隱患。 石橋街道針對農居點內小餐飲、小食品店、小蔬菜店、小理發店等集中的現狀,通過街道食安辦牽頭,組織環保、工商、衛生、行政執法等職能部門聯合約談投訴人、經營戶、房東,共同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并總結出“摸底、約談、督促、轉型”四步工作法。 “一攬子”監管模式在強化監管責任的同時,還注重培養社會民間力量,使其加入到食品安全的監督工作中來,增加了全民參與的意識和能力。朝暉街道就把食品安全監督隊伍的建設深入到了單元樓。街道在每個社區設立食品安全監督員,每個樓道都有食品安全信息聯絡員,充分發揮了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作用。長慶街道將食品安全納入了“百姓議事團工程”,讓老百姓參與到解決食品安全的問題中來,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關心的良好氛圍。
杭州市下城區副區長洪明(中)正在檢查學校食堂的衛生情況。
光靠政府和社會監管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食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是食品安全的責任主體,食品企業是否自律也非常關鍵。為了提高企業和商家的誠信意識,下城區計劃成立“食品藥品安全誠信經營自治會”,會員企業必須自覺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誠信經營;積極配合下城區職能部門開展的各類檢查;積極參加下城區組織的各類公益活動,從而為下城區食品企業健康有序發展起到表率和帶頭作用。 來源: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網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