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小時候,常聽父親提到他的恩師賈紹蓮。他說在他懵懂的世界里,賈老師猶如他人生路上的燈塔,指引著他前進的方向。父親也繼承了賈老師的“衣缽”,一生獻給了他熱愛的教育事業,培育桃李無數。 賈老師是六十年代分配到鄉村支教的大學生,是父親初中時的班主任,她講課形象生動,對學生寬嚴相濟,正是賈老師娓娓動聽的傳道授業解惑,為父親打開了一扇窗,父親工整的板書,踏實嚴謹的做事習慣,到后來走上教育道路無一不是受賈老師的影響。父親初中畢業后,回村當了一名民辦教師,賈老師繼續鼓勵、指引著父親一路走下去,在1979年父親以優異的成績轉正成為一名國辦教師。 八十年代初,賈老師調到了石家莊,從此父親與她失去了聯系。但父親對賈老師的培養與幫助始終感念于心,對老師的牽掛之情,更是縈繞于懷。我定居石家莊后,父親和我說起過想找尋賈老師的想法,我決心幫父親實現這個愿望。我經過到教育局查詢,并四處打聽,轉了多少道彎后,終于得到賈老師的確切消息。我告訴父親賈老師身體健康,目前在石家莊居住,父親非常激動,并決定次日去看望她。 那天,年過八旬的賈老師走了幾百米遠到小區門口早早的等候。當我和父親走近的那一刻,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賈老師和父親幾乎同時激動地說“老師!”“XX!(父親的小名,父親上學時一直用小名,參加工作后幾年才起了正式名字)”兩位老人聲音哽咽了。賈老師領我們去家里的路上,遇到了她的老同事,賈老師高興地指著我父親說:“我在農村支教時的學生,特意過來看我了”,“哦?您這學生真不錯,這么大歲數了,又那么遠過來!”言語中滿是欽佩和贊許。賈老師的愛人則拿出新疆帶來的貴重干果和紅茶款待我們,現在想起那個見面的場景,依然感覺暖意盈懷。聊天中,賈老師和我說起父親上學時的情景,說每次上課前父親都把繪圖用的三角板等提前拿到教室。父親則笑著說:“賈老師徒手畫圓,比圓規還精準,實際很少用到這些工具的”。看得出來,古稀之年的父親對賈老師依舊是那么恭恭敬敬。 從賈老師家出來,我和父親的腳步都變得輕盈愉快,父親和我說,天下哪一位老師不是教學生求真、向善、感恩......是啊!我面前的老師父親,也有著怎樣的一顆善良感恩的初心啊,不知父親是否知道,他這顆初心樹結出的種子,早已落入我的心田,我會讓這粒種子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出一顆陽光般的果實,我會讓這初心的陽光,溫暖四射,并流溢出縷縷希望的心香。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