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下午4點,2018年上海城市業余聯賽“聚詠堂杯”第一屆上海市詠春拳大獎賽順利落下帷幕。共有18支代表隊、220在57個級別展開了角逐。賽事首次采取“周周賽”+“雙月賽”+“總決賽”的模式,賽季歷時半年,共有1200人次參與了比賽,對上海市詠春拳的推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決賽備受關注 社會各界大力支持 本次比賽的主辦單位為上海市社會體育管理中心、上海市黃浦區體育總會,協辦單位為上海市黃浦區詠春拳運動協會,由黃浦區體育事業發展指導中心、上海大詠合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承辦。 上海市社會體育管理中心書記蔣丞稷、上海市社會體育協會會長張祥泰、上海市社會體育管理中心活動部主任季鋒、黃浦體育館書記薛偉、黃浦體育館館長馬英、黃浦區體育事業發展指導中心副主任張煜、原上海市公安局特警防暴總隊總教官、著名武術家程留忠、上海市黃浦區詠春拳運動協會副會長陶磊、上海市黃浦區詠春拳運動協會秘書長、聚詠堂創始人吳俊輝,龘賢居文化善舉品牌創始人、國學應用踐行者邵長華等出席了本次比賽。黃浦區體育事業發展指導中心副主任張煜致歡迎詞,上海市社會體育管理中心書記蔣丞稷宣布大獎賽總決賽開幕。 總決賽共吸引220人前來參賽,年齡最小的5歲,最大的47歲。其中,非成年人占75%左右,共有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第八中學、重慶北路小學、曹光彪小學、盧灣一中心小學、復興中路第二小學、上海師范專科學校附屬小學、青浦世外、黃浦區外國語小學等近50所院校派人參賽。 本次活動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上海潮汕青年聯合會、聚詠堂詠春拳館、俠義人生護具、元祖食品、農夫山泉、ZOKE等亦對本場比賽提供了大力支持。
兩強相遇“詠”者勝 詠春拳更是保護自己的“利器” 不少人對詠春拳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影視劇里功夫明星打木人樁的片段上。詠春拳除了有較高的觀賞性,還有更實用的地方。比賽全部采取對抗賽制,分為單黐手和單轆手。 選手們按照體重、學習時間、年齡等因素分類。穿戴護具和頭盔后,與對方進行單手對抗。一局2分鐘,三局兩勝,中場休息30秒。 不少觀眾看完比賽后對詠春拳的看法有了徹底的改變。 “我兒子在學校的興趣班學詠春拳,他在家有時候會練練新學的動作,就像廣播體操一樣。”家長朱女士表示,“今天看到他在場上比賽,我真的是大吃一驚,原來詠春拳是可以去進攻去打的,那幾個像廣播體操的動作是可以變來變去去打的。沒想到我兒子斯斯文文,也能打得這么猛,我一下子就踏實了。練了詠春拳之后,是有保護自己的能力的。”
訓練鍛煉身體 比賽更鍛煉心智 幼兒女子組22公斤級的決賽由陳子玉對陣陸定旖,“我女兒在之前的周周賽上碰到過陸定旖,因為身高、體重、力量不如對方,所以被打了哭著走下來。為了這次比賽,小家伙特別重視,上課很認真,在家也堅持練習。”陳子玉的媽媽說,“當知道和陸定旖打后,我發現她的表情有點不自然,內心肯定是很掙扎的,不過她還是上去打了。” 由于雙方都有對抗經驗,陸定旖依靠自己身高、力量上的優勢壓著陳子玉打。而陳子玉憑借對比賽規則的解讀,借力化力。兩人雖然都只有6歲,但也是打得相當激烈,陳子玉多次被對手推倒在地上,她一邊哭一邊堅持比賽,最后苦戰三局,以微弱的點數艱難戰勝對手。 賽后,陳子玉的媽媽表示,平時打拳是鍛煉身體的,但參加比賽更能鍛煉人,特別是讓小孩子的心理變得不那么脆弱,知道失敗也是可以接受的,勝利也是爭取來的。 獲得少年男子1組38公斤級冠軍的張梓誠表示,正因為參加了“周周”賽鍛煉了心理素質,所以才能在總決賽打得不驕不躁。“我跟黃凱琪之前在‘周周賽’遇到幾次。雖然黃凱琪是個女孩子,但是力氣比我大,心理素質也比較好。我每次都輸,但每次都好像有點進步,我回去經常琢磨這個事兒,一直在想對方的弱點。這次總決賽,我已經沒有之前參賽時那么緊張了,可以把平常學到的動作運用出來,借力取勢。”
規模空前 MVP獲一萬元大獎 第一屆上海市詠春拳大獎賽自今年5月30日正式開賽以來,在全市范圍內掀起了新一輪詠春拳熱潮。比賽面向全市詠春拳愛好者開放報名通道,參賽人員來自本市專業拳館、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等,同時也吸引了不少旅居上海的外籍選手,是本市迄今為止參賽人數最多、賽程最長的詠春拳賽事。 比賽由周周賽、雙月賽和年終大賽三個部分組成,選手參賽可以累積積分,有效調動了民眾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在經過了21輪周周賽,近300場精彩對決后,積分第一的向勇(來自聚詠堂詠春拳館普陀館)成為本屆比賽的MVP(最有價值運動員),并獲得了一萬元現金大獎。
“現代人工作非常忙,往往會忽略鍛煉身體的重要性,運動都要擠出時間。我們設立獎金的初衷,就是讓大家在工作之余來運動,鼓勵大家來比賽,讓身心更強大。身體好,才是一種了不起的軟實力。”上海市黃浦區詠春拳運動協會秘書長、聚詠堂創始人吳俊輝表示。
此外,在賽事舉辦期間,主辦方圍繞著詠春拳文化主題,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傳和游戲活動,為大家提供了“以武會友”的互動交流平臺。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