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中國采購與招標網、中國名企排行網聯合組織的“2019中國全過程工程咨詢高峰論壇”在北京西國貿大酒店隆重舉辦。行業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等共500余人參加本屆論壇。 在“全過程 新機遇 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與會人員分享了關于BIM、法律問題、造價咨詢、工程監理、FIDIC理念、招標代理、通信項目等在我國全過程工程咨詢中的實踐探討,以及“招標+金融”模式、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熱點問題的探討。10個分論壇,10個行業領域中最關切問題,50余名行業一線大咖觀點交鋒。 ![]() “招標+金融”模式的探討意義重大,在新環境下,招投標傳統行業能不能借著金融熱點,尤其是抓住采購、供應全鏈條提供服務,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通過招標。針對這一問題,主辦方邀請中化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昊偉、igm Robotersysteme AG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北京艾捷默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高云龍、中化商務有限公司第二事業部副總經理高晗、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資產證券化部總經理李漢藝四位嘉賓結合自己的工作談談與招標相關的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看法,這里既有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也有提供融資的保理、信托機構,還有掌握客戶信息源的招標公司,論壇討論異彩紛呈。中化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顧有為本論壇主持人。 中小企業融資難 保理機構來破解 中化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昊偉的主要職責就是買斷企業的應收賬款,結合自己的經驗,著重對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的難點總結了三點看法。 第一是時效性不足,是不是能在短期內給客戶放到錢,這里的短期指3、7天之內拿到這個貸款。 第二是材料復雜性,就是提供融資材料的復雜性,通常給銀行提供融資的材料比給小貸公司,或者保理、租賃復雜的多。 第三是信用問題,金融機構是通過制定好的風控模型評判中小企業的信用,它通過獲取中小企業的材料把這些數據輸入模型,能放出數據便能通過。 但是,金融機構很難做到這三個問題,因為金融機構整體的流程比較長,且合規風險需要被保證,所以給客戶帶來的體感就是時效性不足,提供的材料相對來說過于復雜。金融機構用模型處理,是一種控制風險的思維,很難去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去量化客戶的產業。 這就有了現在的保理事業。保理主要針對于應收賬款的底層資產進行融資,簡單理解,就是買賣一個貨,中間是有一個賬期,付款方可能會拖延30天、60天之后才會付這個貨款,但中小企業需要現金流,這就需要找保理公司進行融資,30天到期之后付款方再付給保理公司,間接補充了中小微企業現金流的問題。 “招標+金融”的探討的價值就在這里。招標公司是客戶信息的集散地,而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客戶資源就是流量,極為重要。保理下一步就是要著重開發這一點。利用招標公司對客戶信息的了解,包括其上下游交易模式,運用金融思維篩選客戶、服務客戶、推薦客戶。 探尋全新的金融鏈融資的方式 igm公司是投資人代表,它是供貨方,同時也是金融需求方和需求體驗者,對融資過程中的問題有獨特的見解,并借此希望能夠開拓出更多有效在供應鏈當中彼此信任的金融放貸模式,扶持中小企業。 igm Robotersysteme AG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北京艾捷默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高云龍介紹,igm公司是奧地利的一家中小型企業,主要供應中國的高鐵、軍工、工程機械。但公司供應的設備需要進口,進口需要付關稅,又需要清關的費用、運輸的費用、人員成本的費用,一年百十來臺設備問題不大,但公司未來做上千臺設備時,需要大量的現金流進行周轉,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問題,所以公司需要全新的金融鏈融資的方式來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在整個招投標過程中客戶的付款條件越來越差,甚至有的時候能達到90%零預付,90%在發貨且經過驗收后才能拿到,10%在質保期完成以后才能拿到,這個對于現金的占用非常大,不利于公司的現金周轉。 供應鏈金融是中小企業融資的切入點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直在孜孜不倦解決問題,截止去年年底,公司為小微金融領域存量貸款規模接近600億的規模,包括幾千元、幾萬元,或者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的貸款業務和融資業務。公司資產證券化部總經理李漢藝首先對中小企業融資量進行介紹,為需求融資的中小企業代表帶來福音。 從為小微企業提供更合適的融資產品出發,李漢藝認為供應鏈金融是比較好的切入點。一般來說,很多小微企業從主體授信的角度來看不太符合傳統融資規模的融資標準、準入標準,但通過供應鏈金融上下游的打通和向下四流合一體現的交易信用,這樣應該能夠更好的貼近中小微企業融資企業服務。而招標公司就是服務整個產業鏈上的上下游客戶,是接觸中小投標企業的前沿,挖掘招標公司的優勢,跟金融機構一起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融資服務方案。 參加本論壇的大多是招投標企業,也希望在此能進一步探討招標和金融之間相關的合作,以及我們開拓客戶更多的需求去尋求更大的增值空間。 目前,信托公司主要扮演這樣的角色。第一是資金提供方,我們也是法定的對外募集資金的載體。第二是提供風險控制的手段,幫助識別資產的風險。第三是將以前認為的傳統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大,通過結構和打包組合實現本身產品轉換。 在國家大力鼓勵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前提下,信托公司也更多的將供應鏈金融的資產推向公開市場去做資產證券化的發行,進一步通過這個方式降低了整個產業鏈上的融資貴的問題。 供應鏈金融于招投標行業中的體會 中化商務有限公司設立“實踐招標+金融業務”部門,第二事業部副總經理高晗也是本部門牽頭人,對投標人和融資之間的關系見解深厚。 招標工作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之間其實有很大關系。雖然,基本上是央企、國企、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委托公司做招標工作,在啟動招標之前資金已經落實了,融資問題好像與公司并無關系,其實不然。投標人一般都是中小企業,投標人融資難,會影響我們招標組織的整個過程。 投標人做一個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投標前有的投標人評估這個項目不參加了,導致流標。或者中標之后簽署了合同,因為民企在銀行很難拿到授信和貸款,導致在合同執行的過程當中也缺錢,這是兩難的境界。但是,越是兩難的境界往往是商機。供應鏈金融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和貴的問題,招標公司也可以做一些事來推動。 招標當中涉及的幾方關系和供應鏈金融的幾方關系完全吻合。 第一,供應鏈金融的核心企業是招標人,是和我們招標公司合作了許多年的客戶,我們有良好的客戶基礎,而且還有一個信任的關系,這個信任的關系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 第二,供應鏈金融需求方是投標人。投標人有沒有資金方面的需求?實際上在招標的過程當中我們就可以捕捉到,如果我們對一個客戶的行業做深耕細作的話,我們甚至可以知道這家投標人在整個產業鏈當中處于哪個位置,它的業績怎么樣,信用怎么樣,提供融資貸款之后后續還款的現金流是否穩定,這點優勢恰恰可以彌補金融機構對于產業的不熟悉,對投標人信息了解不全面的問題。 第三,解決供應鏈資金的問題。如果招標公司有自有的資金,或者銀行給招標公司授信,我們可以用這筆錢直接參與到這筆貸款當中來,如果不行的話,我更建議是與一些金融機構形成一個長期的戰略關系,除了解決資金端的問題,我們重要的是借助于他們專業的風控能力來幫我們一起把關這個項目是否可以做下去。 目前,中化商務有限公司“招標+金融”的業務模式主要開展了招標+租賃、保理、信托等。高晗以投標人電匯保證金為例,分析了招標和金融可以良好合作的可行性。并對“招標+金融”更多的服務模式展開期望。 在熱烈的討論中,論壇接近尾聲。四位嘉賓圍繞“招標+金融”盡情分享,既提出了融資難點,也分享了融資辦法。“招標+金融”模式剛剛開始,從提供風控的基礎信息,到金融機構之間搭建信息互通、交易服務的平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