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嘉豐瑞德 訊:隨著七夕臨近,大家的關注點本該在情侶、浪漫、禮物等關鍵詞上,但近日,“單身”二字反倒成了焦點。究其原因,還得從“單身經濟”說起。 什么是“單身經濟”? “單身經濟”最初由經濟學家麥卡錫2001年在《經濟學人》雜志中首次提出。起初為“單身女子經濟”概念。因為獨身且收入不菲的單身女性是廣告、娛樂等行業最理想的顧客。 不過,隨著單身人士的增多,帶來“單身經濟”的單身群體已不再局限于女性,而是指所有單身人群。
有人認為,單身人士的增多帶火了單身經濟,為經濟發展和轉型提供了更多可能。但也有人認為,單身群體可能正在對經濟造成損害。為什么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我們一一來看。 單身群體對經濟的正面影響 財富管理機構嘉豐瑞德的分析師指出,由于單身群體在家庭負擔方面較小,因此更愿意在自己身上花錢,關注個人的發展和生活質量。 就從“住”上面來說,近年來在租房市場,單身公寓頗受年輕人的青睞。對租房的單身群體來說,在單身公寓不僅可以享受獨處時光,還能滿足自己的社交需要,因為在每層樓的公共區域能和其他租客一同看電影、玩桌游、聊天等,一舉兩得。 除了“住”,單身群體還帶動了其它方面的經濟發展,他們愿意一個人吃、一個人玩,讓生活變得豐富,因此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會花較多的錢。
而電商推出的“雙十一”,也是對單身經濟近年來發展的最直觀見證之一。食品外賣行業也受益于單身經濟,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外賣行業銷售額增長44%,有外賣商家表示,65%的訂單來自未婚的顧客,其中快餐最受單身顧客青睞。 另外,與已婚人士相比,單身人士在旅游上的消費更多,有數據顯示,單身青年的旅游人均消費比有家庭的青年要高出約14%。 單身群體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既然在經濟上貢獻了那么多,為什么還有人說單身群體對經濟會造成損害? 有專家表示,單身人士面臨的責任小于已婚同齡人,所以很容易形成一種閑散的人生態度,這很容易轉化成缺乏工作動力。 此外,由于單身人士面臨著需要為自己規劃未來的壓力,所以他們比較不愿購買高價值的物品,而是選擇投資于保險和金融產品。對此,嘉豐瑞德的理財師也表示,現在前來咨詢如何理財的年輕人并不少,他們也很注重財富的保值增值,希望通過理財實現既定目標。 而年輕人在理財產品的選擇上也不都偏愛高風險,盡管有些投資品或理財產品可能帶來更高的收益,但也有年輕人追求穩定,配置如穩利精選組合投資計劃、諾亞方舟NPA投資計劃等,均衡風險和利潤。 與單身人群不同的是,年輕的父母們可能會花大價錢去購買嬰兒護理等方面的產品,且更愿意在自己的另一半身上花費重金,從而推動了國內消費。 事實上,單身人士和已婚人士最主要的區別就在于大家所處的人生階段不同,因此消費側重點也不同,不管單身群體對經濟的影響是正面或負面,他們仍是很多商家的目標消費群體。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