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們這個村,以前有種菜賣菜的、有養豬賣肉的、有種糧賣大米的、有種果樹賣果子的、有開廠生產家電的、有村長修房賣房的。
其中,種菜的種2萬斤能賣2萬元。養豬2千斤能賣2萬元。種糧賣大米的1萬斤能賣2萬元。種水果5千斤能賣2萬元,開木材廠的一年也能能產5萬元。村上的鋪子價格也合理,一年房租幾千塊,不管是賣菜的,還是賣肉的都能接受,都有自己合理的利潤。
總之這個村應有盡有,一直能保持平衡發展,大家各司其職、各盡其才。產品互相買賣,有肉、有飯、有水果吃、有家電用、有房子住。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的好,余錢也一天比一天多。
但是,突然有一天來了一個建房子的,在村子里修了很多房子,告訴大家可以來買,如果錢不夠,可以由村長出面幫忙到錢行去借,于是就有人買了,第一年賣10萬一套,賣肉的買了,欠了8萬。第二年賣20萬一套,賣米的急了,看著賣肉的賺了,也買了,欠了15萬。第三年賣50萬一套,賣果子的也買了,欠了40萬。
就這樣村里有能力的人都買了高價房,那個建房子的是賺大發了啊,不但把他們以前的積蓄賺了,還讓他們后20年賺的錢都源源不斷的流給自己。于是賣肉的賣了錢,不敢像以前一樣買家電,買水果,賺了一點錢后就還給村里銀行了。其他的也是這樣,賣了一點錢就還一點。
因為很多人都買賣起了房子,并且這些房子都在漲價,于是漸漸的主業都不做了,而且稍微有點錢就得去還銀行,結果賣肉的賣不出去了,賣菜的也賣不出去了,賣家電的也賣不出去了。因為大家都沒錢了啊,買不了啊,即使有賺了點錢還得還給村里的銀行啊,但是還是開心的,因為房子在升值??!大家眼巴巴著看著房子升值,然后皆大歡喜。
此時村上的鋪子租金也水漲船高,一年比一年貴。賣了的菜錢還不夠鋪子租金。所以一邊是種果子的賣不了錢,一邊是村上的果子一年比一年貴,并且還不好賣。
到了最后,整個村子里只有那個建房子的人發財了,其它人日子都過的干巴巴的。雖然他可以隨便消費,但是他一家人能吃多少、能用多少?。看遄永锎罅康漠a品都賣不出去啊。
于是俺們村現在是這樣的情況。各行各業都產能正常,就是產品賣不出去。賣肉的肉很多,但賣不出去,但也沒錢買米。賣家電的家電很多,但賣不出去,也沒錢買菜啊。即使賣出去一點,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其他也不敢買啊,因為欠著村長里銀行的錢。
后來,村上生產木材的工人也只能回家了,因為家電賣不出去,發不了工資。
再后來村上賣果子的,只能把果子倒河里了啊,因為大家都沒錢消費,加上村上的商鋪和運費太貴,果子的價格一低再低,原先批發出去1元1斤的果子,現在批發出去1毛錢1斤,但加上運費5毛1斤,鋪面費2元1斤。村上其他人買到手也要2.6元1斤啊。
一方面是種果子的被逼得把果子倒河里,一方面是其他村民沒錢消費,價格太貴,怎么辦啊啊?果農果子賣不了,只能自己餓了吃自己的果子,沒錢買其他的了,沒錢買肉了,沒錢買米了。
不管是賣肉的最先花10萬買房子的,還是賣菜的花30萬買房子的,還是最后賣果子的花50萬買村長房子的,他們都是可悲的,因為房子只有2萬的成本。那個外來的賣房子的才是最大的得利者。
此時大家開始互相找心理安慰和快感。比如賣肉的10萬買的的房,欠了8萬,他的優越感在于他看到賣果子的花了50萬買的房,他覺得自己處境要好多了。
所以現在看起來村里產品都是過剩的,真的過剩嘛?其實不是,想買車的很多吧,為什么不買呢,因為還欠著錢行的幾十上百萬錢呢。
后來,村長召集大家開會,說出現這一切的原因是大家手里沒有錢了,于是表示要鈔票,而且釋放流動性,降低貸款利率,刺激貨幣流通。但關鍵問題是,每次印的錢,不是跑到了外來建房子的人手里,就是跑到那幾戶惡霸手里……
再來看兩種不同的“村莊”模式:
第一種村莊模式:
假設在一個村莊忽然發現了金礦,來了一個人投資建了一個礦場,雇一百個工人為他淘金,每年獲利1000萬,礦主把其中的50%作為工人工資發下去,每個工人每年收入5萬,他們拿一萬來租房子,剩下的四萬可以結婚,生孩子,成家立業,礦主手里還有五百萬,可以做投資。
因為工人手里有錢,要安家落戶,所以,房子出現需求。于是礦主用手里的錢蓋房子,租給工人,或者賣給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開飯店,把工人手里的錢再賺回來。
開飯館又要雇別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業機會,也有了收入。一個家庭的消費需求就更大了。
這樣,幾年之后,在這個地方出現了100個家庭。孩子要讀書,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來辦學校,工人要約會,要消費,要做別的東西,于是有了電影院,有了商店。
這樣,50年過去以后,當這個地方的礦快被挖光了的時候,這里已經成了一個10萬人左右的繁榮城市,礦主也成為這個城市的首富和最受尊敬的人。
第二種村莊模式:
這些錢只夠他們勉強填飽肚子,沒有錢租房子,沒有錢討老婆,只能住窩棚。礦主一年賺了900萬,但是看一看滿眼都是窮人,在本地再投資什么都不會有需求。
于是,他就蓋幾個豪華別墅,雇幾個工人當保鏢,過起了逍遙自在的日子。 50年下去以后,這個地方除了豪華別墅,依然沒有別的產業。等到礦挖完了,礦主帶著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盜女娼。
水木然認為:這就是西方主導的資本主義機制,世界進入近代以來,資本主義雖然表面上為世界創造了巨大財富,但同時也在孕育著危機!
究竟什么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呢?馬克思早就在《資本論》為我們解釋清楚了,通俗點來描述下:整個社會的財富越來越像少數人手里集中,普通民眾手里越來越木有錢。而那幾個富人的總統消費又是有限的,導致社會上大量的產品卻賣不出去,因為大家根本沒有那么多錢去消費。大家雖然創造了大量財富,卻又沒辦法享受這些成果,于是這就造成商業的不流通,產品大量過剩,所以就出現了資本家把賣不出去的牛奶倒掉的現象……
雖然資本主義社會最大程度的激發了資本家“生產創造”的積極性,比如這個外來建房子的人,他幫助村里建了很多房子,但是創造的社會財富不斷向資本家一方單一流動,到了一定階段社會就無法繼續發展,所以資本主義國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經濟危機。
而這就是對經濟危機最通俗的解釋!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