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華夏財經網 訊: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雖然環比下跌的城市達到了68個,但與去年同月相比,上漲的卻達到了48個。 當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比7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創自2008年12月份以來的新低;煤炭、鋼鐵等傳統產業因產能過剩,供應增速高于需求增速,仍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經濟數據出現了一定幅度的波動。 “在經濟運行新常態下,部分指標出現波動是正常的,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場自主調整的結果。”國華康泰CEO指出,經濟運行出現波動,既有世界經濟復蘇乍暖還寒、國外需求不振的原因,也受基數、氣候等特殊因素的影響,還有企業主動調結構轉方式的結果。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遭遇下行壓力,結構性矛盾突出,產能過剩一直困擾著這個東方大國。一些西方媒體大談“中國經濟崩潰”,并列舉出事實佐證:企業借款減少;制造業產出下降;利率意外削減;進口增長停滯以及GDP增速預期下調,宣稱中國的經濟增長引擎已經熄火。 北京國華康泰資本管理金融分析師則認為,中國經濟增速確有回落趨勢,但用“熄火”來形容為時尚早。即便東部沿海地區GDP增速明顯放緩,但中西部地區卻始終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在位于中國中部內陸的武漢市,在全國整體增速趨緩之下,武漢上半年GDP增長9.6%,高于全國2.2%,達到4560億元。近五年來,武漢經濟總量連續實現了超千億元的增長,今年還將邁入“GDP萬億元城市俱樂部”。 目前,中國已有7個城市GDP超過了萬億元規模。 像武漢一樣,中國城市在十年內建成了美國花一個世紀才建成的現代化基礎設施,使GDP增速達到兩位數。但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非常高,消費占GDP的比重在下降,這是任何現代大型經濟體都沒有經歷過的。 這種發展模式引發了一場持久的爭論。面臨全球性金融風暴,經歷了30年快速增長的中國,需要什么樣的經濟增長方式來應對危機?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斯蒂芬*羅奇說,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只有自己抵御了金融海嘯,才能幫助世界經濟走出泥潭。 “有很多人擔心中國,他們覺得中國投資占GDP的比重太高,難以持續,我不是這樣看的。”羅奇說,盡管中國固定投資占GDP比重超過四成,但是人均水平在世界排名是非??亢蟮?,中國還需要持續加大投資,只有這樣才能支持生產率不斷提升。他認為,中國面臨的挑戰就是要轉型,“從世界終極的生產商變成一個更加平衡的經濟體”。 目前,中國告別投資驅動增長模式的轉型已經啟動。在截至2011年的9年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一直保持在25%左右,之后持續放慢,今年增速可能在16%至18%之間。由于GDP增速和固定資產投資都在放緩,而消費保持強勁,投資占GDP的比重將開始下降。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各級政府債務占GDP比例低于債務率60%這一國際慣用的債務警戒線,地方政府性債務增長有所放緩。 北京國華康泰資本管理金融分析師說,中國人多資源少,如果不依靠自己的力量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而是像西方國家一樣用股票市場融資,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 北京國華康泰資本管理金融分析師表示,中國自身較快、較平穩的經濟發展將會是中國發揮世界穩定器作用的根本所在。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中國若能實現經濟結構調整,擴大內需、減少貿易順差,也將為世界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 目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改革,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都在中國決策層“調結構”的改革范疇內。在海外機構“唱衰中國”的喧囂背后,人們發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堅定過。 北京國華康泰資本管理金融經濟人士說,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能連續幾十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速度。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提高,中國已經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客觀規律決定中國經濟增速一定會下滑;但無論是從中短期還是從長期看,經濟增長不會大起大落,中國不會重蹈類似日本20年“無增長”的覆轍。 當前,世界經濟仍然令人擔憂,實體經濟復蘇依舊脆弱,歐美股市等虛擬經濟反彈過快。經濟學家警示,一旦泡沫破裂,很可能引發股市、債市大跌、消費下降、企業停產,經濟再次陷入惡性循環,誘發新一輪的經濟調整。 但正如北京國華康泰資本管理金融分析師所說:“中國有潛力在2008年以后的20年里維持年均8%的增長速度,但要將潛力轉化為發展實力,則必須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下才可能實現。”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