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給社會一個長期穩定發展的預期。”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0月31日經濟形勢座談會上發出的強烈信號。 6位經濟專家學者和4位企業家成為中南海的“座上賓”,他們從各自角度為政府未來的經濟工作積極獻言獻策。李克強總理仔細傾聽做筆記,并不時插話追問。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提出,要爭取讓中國經濟快速轉入“中速穩定增長期”時,李克強插話:“我們能不能探討一下,如果中國將來的發展穩定在7%左右,雖然比過去有所降低,但和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仍然是比較高的速度。從這個角度講,叫‘中高速’,也就是英文的high and middle speed(高中速)是不是更合適?” 劉世錦回應道:“從國際范圍來看,講中高速也是可以的。但我們還要再看一年,看看將來的均衡點在什么地方。” 李克強說:“潛在增長率雖然是客觀規律,但并不代表現實增長率。中國有13億人口,又那么勤勞,如果我們努力,增長應該能保持在中高速。” 坐在一旁的國務院參事、經濟學家林毅夫、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錢穎一也接過話頭,對“中高速”的說法表示認同。“中高速的表述是有道理的。低收入的國家能夠實現高速增長,中等收入國家一般是中速增長,我們剛剛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低端,所以剛好對應的就是中高速度增長。”錢穎一說。 事實上,“經濟發展速度”自始至終是這場座談會討論的熱點。李克強分析說,經過30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已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放緩是必然的,但要解決很多困難和問題、要穩定就業,就要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實現穩增長,就必須“堅持發展優先,創新調控方式”。 李克強比喻說:“我們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間、在轉型升級和保持合理增長速度之間,找到一個‘黃金分割’點,使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使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除了集中探討“經濟中高速增長”話題,對于大家提出的各種憂慮和擔心的問題,李克強也都當場一一回應。錢穎一直言,一些民營企業家擔心,在中央政府減少審批事項后,地方政府會對一些事項“變相恢復”。李克強當即表示:“我們明年要開一個會,一直開到縣長的層面,對地方政府大規模動員,減少審批、檢查、收費、罰款,為企業松綁。” 李克強特別專注傾聽4位代表“生產力”的企業家呼聲。他詢問華夏銀行(7.82, -0.08,-1.01%)董事長吳建,存款保險制度對商業銀行有什么影響。對于中國船舶(17.29, 0.03,0.17%)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波,他則不斷追問,“匯率波動的影響有多大”。 “如果匯率升值,對我們船舶產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孫波說。 聽到這兒,李克強扭頭看了看坐在一旁的中央銀行行長周小川,并笑著說:“你看,我們周行長的眼睛一直盯著你,他聽進去了。” 在阿里巴巴[微博]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微博]發言時,李克強對新興經濟帶動就業的作用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篤定地說,我們要用改革為新興生產力護航。 李克強表示,中國今年的經濟數據完全在預期之內,但并非依賴短期刺激政策,而是通過穩定預期,大規模簡政放權、釋放改革紅利。 他說:“過去30年,我們經濟建設所取得的成果都是依靠改革,未來要穩增長、調結構、促進經濟轉型,還是要依靠改革。改革還有很大空間,破解制約經濟社會發展難題,特別是擴大消費、鼓勵民間投資、保障基本民生等,都要靠改革來推動。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改革目前已經到了深水區,要闖險灘,必然要觸動利益”說到這里,李克強語氣明顯加重了,“但是為了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只能義無反顧地奮力向前,要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堅定不移、循序漸進地推進各項改革。” 記者注意到,此次參加座談會的4位企業家代表中,一位來自國企,一位來自股份制商業銀行,竟有兩位來自民營企業,占據了“半壁江山”。對此,馬云表示:“這是一個民營企業受到信任、受到重視的信號。” 李克強突出強調專家學者、企業家對于引導社會預期的積極作用。他說,在某些方面,某些時段,專家、企業家的作用“不亞于政府”。你們可以發揮獨特作用,用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對市場的切身感受,多做科學解讀,幫助政府引導社會預期,預期非常重要。
“我們必須給社會一個長期穩定發展的預期。”李克強最后說,“這樣,投資者才相信自己合法的投資,會有長期穩定的回報,消費者才敢解除后顧之后去消費,我們的經濟也才能夠持續、健康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