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大明藝苑揭牌儀式
江蘇余西古鎮古跡眾多、人文薈萃、名家輩出,是一座有著1000余年歷史的名鎮,這里的青磚黛瓦、拱橋流水、牌坊書院共同訴說著古鎮的過往和正在發生的故事。
通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衛東致辭
二甲鎮黨委書記倪建忠致辭
中國青綠山水畫院常務副院長趙忠仁致辭
12月28日下午,當代著名書畫家顧大明籌資建設的大明藝苑藝術園區在此正式對公眾開放,董雪峰、陳躍、吳一侃、趙忠仁、蔡慶彪、孫長林、郭華、邵連、胡衛東、葛濤、樊小燕、季平、許易峰、許君、倪建忠等來自各界的嘉賓及藝術家、好友200余人參加了活動儀式。通州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衛東,二甲鎮黨委書記倪建忠,中國青綠山水畫院常務副院長趙忠仁分別致辭,對于活動的成功舉辦給予高度的評價。
顧大明致答謝詞
顧大明是一位從江蘇南通走出的著名藝術家,現為中國青綠山水畫院院長,在家鄉建設一座藝術館是他一直以來的心愿。在顧大明的規劃中,大明藝苑是以中國畫的創作、展示為核心,同時多元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和民俗產業的交流平臺,同時讓更多的朋友關注余西古鎮的歷史,以此來帶動家鄉經濟投資和文化發展。
顧大明介紹藝苑情況
顧大明陪同嘉賓參觀展覽
嘉賓參觀展覽
開幕式現場
在這樣的初心之下,園區從選址到建設得到了二甲鎮人民政府和中國青綠山水畫院大力支持。根據規劃,園區規劃建設總面積7000平米,分三期完工,首期已完成2500平米的園區工程,后期的名家工作室、餐廳、客房等正在穩步的推進建設之中,預計將在2020年全部完工。建成后的大明藝苑藝術園區將內設大明藝術館、中國畫館、民俗館、硯臺館、瓷器館、淘寶軒、聚賢齋、君怡舍、茗雅軒等空間,是集藝術展覽、收藏、交流、寫生及民俗展示為一體的綜合園區,它的建成必將對這座歷史文化名鎮產生積極地影響。
據悉,經過兩年的籌備,大明藝苑藝術園區于2018年4正式開工。大明藝苑藝術園區的前身是上世紀70年代當地的一家制絲工廠,早期的建筑很多已經破敗不堪,但為了保留了原來的面貌,園區在新的建設過程中,仍然保持了蘇派建筑的風格,同時吸收了磚雕、翹脊、牌樓、石刻等徽派及其他優秀的建筑藝術特色,力求呈現風貌古樸,藝術氣息濃厚的園區面貌。
大明藝苑藝術園區一角
在已建成的場館中,包括了大明藝術館、藏品館、民俗館、文房四寶館等場館的完工,每個場館的展覽面積400平米左右。
展覽現場
展覽作品
顧大明藝術館共計兩個場館,全部按照標準展廳規格完成,展廳高度達到了5米,以三進院格局格式為主體結構,館名由當代著名的文化名人題寫。展館中展示的是顧大明近年來創作的40幅創作、寫生作品,其中既有參加第八屆、第九界全國美展的創作,也有在婺源、太行山、徽派、陜西等地作品,這也是顧大明畫作首次在家鄉展示匯報。
民俗藏品
民俗館位于三號館,共計展出藏品700余件,這些藏品全部來自于顧大明在寫生期間從全國各個地方征集、收購的,包括織布機、推車、扁擔、水車、油燈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生產用具,展品具有濃重的時間記憶和民俗情愫。民俗館的建成將是南通地區最大的民俗展示基地。
部分展覽作品
部分展覽作品
四號館為中國畫藏品展,集中展示了各個地方的美協主席及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會員作品200余幅,畫作題材多樣,內容精彩紛呈,包括了范曾、杜大愷、張道興、王文芳等藝術名家,這些作品由藝術家們捐贈所得,從一個側面見證了顧大明與諸位藝術家一直以來的友誼。對于當地的觀眾來說,這些珍貴的作品提供了認知、了解、學習書畫藝術的窗口。
觀眾參觀藏品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五號館為硯臺館,主要展示的是古硯、宣紙、古墨及瓷器、刺繡、陶器等展品。最大的亮點是展出的20余方名硯,時間跨度大,品類齊全,既有清朝、民國時期,也有當代的精品,它們的產地來自于安徽、山東、河北、吉林、甘肅等全國的產硯名地,觀者從中可以一覽中國名硯的風貌,此外,宣紙、古墨、刺繡、陶器等展品,各具特色,精彩紛呈。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在國家推動傳統文化建設的背景下,大明藝苑的建設恰逢其時??梢哉f,這座精心設計建造的大明藝苑,為余西古鎮文化產業發展起了一個很好地開端,未來的道路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