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通過生態旅游開發振興鄉村文化產業
海南瓊海龍壽萬畝田園成為旅游新熱點
本報記者 范杰 李學山報道
三月的海南,天氣晴暖,春色迷人。日前,記者跟隨廣東揭陽商會林會長一行,興致勃勃地來到瓊海參觀一望無際的龍壽洋萬畝田野公園。這個占地面積13218畝的生態旅游項目,總體規劃以水道文化為核心,對標荷蘭羊角村,立意“東方的龍壽洋、西方的威尼斯”,將水城文化貫穿其中,通過“大旅游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主體思路,劃分田園拾穗、田園四季、田園野趣、田園養身、田園雅舍、田園嘉年華等六個區域,以“優氧農業+生態田園旅游+美麗鄉村”為核心,打造5A級的全域旅游境區、精致農業示范區、美麗鄉村精準扶貧示范基地、臺海新經濟示范區、田園綜合體示范區,最終實現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示范區。

生態旅游開發理念
林會長告訴記者,這個旅游項目是海南叁圓文化旅游公司牽頭開發“大生態大旅游”的又一杰作,希望就在美麗的田野上,田野充滿著神奇的希望。蘭花館、花房咖啡、百香果基地、龍壽花海……游人漫步田野,滿目的花草競相開放,五彩繽紛,令人陶醉。
“我們正在探索一條能夠讓農村借助國家發展政策紅利,從根本上解 決農村空心化的問題,實現多產業融合的模式。最終實現‘田園美,產業旺,生態好,生活佳,老鄉樂’的愿 景。”海南叁圓文化旅游公司副董事長張漢卿介紹,在瓊海市各級領導的支持下,龍壽洋萬畝田園開發堅持做到不拆房、不占田、不砍樹,就地實現城鎮化。不忘初心,把當地老百姓最關心的事作為企業的大事來解決,在具體的實踐中提升土地利用率,與村集體建立一個緊密的、可持續發展的合作模式。

萬畝田野花的海洋
從萬畝田洋到生態公園的轉變
如今,“龍壽洋”的名字越來越響亮了。這個距離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博鰲小鎮僅 15 公里的美麗田洋,將傳統農田、自然村莊進行改造升級轉型建設為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示范基地,成為中外嘉賓熱衷的春游圣地。
近年來,通過海南叁圓旅游文化公司精心打造,龍壽洋萬畝田野公園,四季花海、草莓基地、圣女果基地、番石 榴基地等現代農業基地初具規模,田野驛站、農家樂、花房咖啡等旅游配套項目先后建成。“龍壽洋”先后獲得國家農業部頒發的“中國美麗田園”稱號,海南省最美鄉村、海南省五星級美麗鄉村、海南省鄉村旅游示范點、海南省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
在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有著先發優勢又備受各方關注的龍壽洋萬畝 田野公園,如何換檔提速成為海南鄉村振興的新樣板,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瓊海市委、市政府將其作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百鎮千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專門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何瓊妹任組長的領導小組, 以更好地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龍壽洋項目的建設,并將這一項目作為助力瓊 海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的重點項目。
鄉村的農產品變為旅游商品
通過科學規劃與建設,“龍壽洋”一天天變化,一天天成長,從道路到田間,從田間到田野,每個細節都富有文化內涵。萬畝田洋變身為觀光采摘園,地里的農產品 成為旅游商品,當地村民從單純的農業生產逐步參與到旅游產業中, “農業+ 旅游”農旅融合發展讓村民初嘗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實惠。
在鄉村振興戰略和全域旅游建設大背景下的第二輪開發中,產業振興被放在突出位置,農旅融合的主次從“農業+旅游”轉變為“旅游+農業”,即從以農業轉型提升為主轉變為更 加突出旅游的帶動,即三二一的產業發展順序。
叁圓公司團隊在總結提升保亭什進村“大區小鎮新村”模式的基礎上,將經營理念升級為“農民+合作社+企業“的聯結機制,更加突出當地村民的參與和成 長;加大“農旅文”深度融合,農促旅、旅強農,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 美。同時,通過“保四不、創四有”實現產業致富——讓農民不失地、不失居、不失收,天天有收入、月月有工資、季季有收成。
通過專業合作社落地,以及景區覆蓋帶動,實現三二一產業深度融合,打造 “大健康”第四產業。通過村民或合作社與開發公司共同組建的專業化產業公司,每賣出一個農作物,公司拿出一部分利潤打造村集體公共基金,落實中央普惠金融戰略,解決當地村民金融需求。


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
黨建工作讓農民成為鄉村建設主角
面對記者,張漢卿介紹,今年3月28日晚,龍壽洋鄉村振興講習所迎來第一批學員——來自嘉積鎮扎都、龍壽村的兩委干部、黨員、村民代表近200名人。這個講習所是一個集政治教育、文化培訓、實習實踐、技能訓練等一體的農村培訓見習中心,講習所內的鄉村振興大舞臺定期舉辦各類培訓活動,成為講政策、話產業、傳技術、促增收的主陣地。
當天晚上,村民們在這里分享龍壽洋建設理念、建設目標。越來越多的村民認識到,高品質的整體開發建設能夠 更好地整合資源,提升品質,獲得更多 收益。隨后,這個講習所還將根據村民需要,開設各種技能培訓班,一方面讓當地村民能夠更好地在項目中獲益,同時也為返鄉青年提供創業平臺。
在第一代的景區開發建設中,開發公司是絕對的主角,而當地村民僅僅是被動參與的配角,很多都被聘為保潔員、保安等簡單解決就業。但在龍壽洋萬畝田野公園的新一輪開發建設中,瓊海市委更加強調了黨建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嘉積鎮委要在農業公園成立專門的黨支部,而且要確保當地村民在開發中的主動權。
基于這樣的發展理念而成立的中共嘉積鎮龍壽洋農業公園鄉村振興黨支部,以黨建為引領,對公園及周邊的5個村委會、15個合作社以及公司、企業進行統籌協調,整合園內的土地、人力、技術 等資源以形成合力,以推動將龍壽洋成為鄉村振興的瓊海嘉積實踐范例。而此前的“公司+合作社+農民”的傳統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在這里被創新為“黨建+農民+合作社+公司”, 更加突出了基層黨組 織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黨支部成立后,公園內的所有項目都必須經過黨支部上會討論報鎮黨委同意后才能開始實施,確保項目在建設過程中能夠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切實把村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保護好維護好村民的權益,讓村民真正享受到公園發展帶來的實惠與好處。
黨支部下設叁圓文化旅游公司黨小組、嘉裕隆花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黨小組和鄉村振興講習所黨小組等7個部分,以實現強村富民、共同富裕為目標,以聚焦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戰、建設美麗鄉村為三大任務。通過黨支部的協調,當地農戶不僅成為鄉村建設的主角,而且(土地)轉承包“農旅文”合作開發上,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實用價值。
【編輯 繆麗萍】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