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食品報網訊(陳星 記者葉青)中國幅員遼闊,竹林遍布,尤其是西南地區,以四川為最,廣袤的竹林是靜默的寶藏,在長久的歷史空間里,人們只對竹林做了最簡單的開發利用,竹筍為食,成竹為器。近年來隨著竹林資源的開發利用,“竹下經濟”愈受重視,四川地區由于有豐富的竹林資源,悠久的用竹歷史,更在近些年來富有創意地利用本地資源,在“竹下經濟”領域,四川領跑全國,當之無愧。
對竹資源大規模的開發利用興起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除了傳統的竹器竹材,甚至竹纖維的利用外,對于竹林的立體利用也逐漸開展起來。林下經濟有投入少、見效快、易操作、潛力大等特點。由于竹林生長周期短,竹子生長適應力強,無需人為過多的干預就可迅速成林。四川南部地區向來有“蜀中竹海”之稱,伴隨著旅游熱潮而來的還有“竹下經濟”。 以“苦筍”為例,四川樂山市沐川縣蘊藏豐富的竹林資源,每年的四到五月,當地竹林就出產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甜苦筍,但由于沐川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苦筍容易變質不適宜儲存,所以當地的苦筍美味長期以來只能當應季食品盛行,外人所知甚少。從去年開始這里開始興建“苦筍冷鏈基地”,截止今年5月,沐川冷鏈基地已經投入生產,通過在當地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對當地一千多戶筍農實行保護性協議收購苦筍,保證了苦筍的新鮮和品質,就近建廠,第一時間處理苦筍原料,生產線每小時可吞吐八到十噸,成品以真空鮮筍為主,一路冷鏈裝備直達川渝大城市的商超里,從筍農交貨到貨運至消費者面前,最快速度可保證在48小時以內,這對于沐川甜苦筍的知名度和當地筍農的收益都大有幫助。
當然竹林的潛力還不止如此,臺灣的花卉產業做得非常好,堪稱東南亞第一的水平,林產菌類也是臺灣林下經濟的一大特色,通過對臺灣同行的觀摩和學習,四川宜賓地區的竹林也同樣開展了花卉和菌類的種植產業。花卉種植還在初始階段,但前景看好;而竹林菌類則早已經碩果累累,在竹林下間作種植食用菌,是解決大面積閑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食用菌生性喜蔭,林地內通風、涼爽,為食用菌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條件,可降低生產成本,簡化栽培程序,提高產量,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生產空間,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廢料又是樹木生長的有機肥料,一舉兩得。此外,一般竹林所在地都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食用菌在人為干預十分少的情況下,品質大多良好,比其他人工培植方式下生長成的菌產品更有機健康,這是另一個亮點。 伴隨著對竹林經濟的深入挖掘,其他竹下經濟模式也陸續建立了起來,勤勞而富有創意地蜀中人民得以在竹子的生命力里發現了另外的價值并加以利用,值得借鑒,這些創新模式也必然會在中國其他版圖上實行。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