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鄭州12月6日消息(河南臺記者楊揚)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河南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是中國三大候鳥遷徙通道中線的中心區域。每年冬天都會有大批的候鳥前來越冬。而昔日的棲息地,已不如往日那般宜居。記者發現偷獵者已成組織的圍捕,將野鳥賣入鳥市。 在鄭州市大石橋附近的沿河路鳥市,一些賣鳥的門店不僅有常見的八哥、鵪鶉、麻雀、百靈、鸚鵡等,一家店內居然還有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貓頭鷹: 記者:這是貓頭鷹嗎? 店主:嗯,貓頭鷹,那個是鷹。 記者:這倆是貓頭鷹,這是鷹? 店主:嗯,那是鷹,屋里還有個貓頭鷹。 記者:這貓頭鷹讓賣不讓啊? 店主:偷賣嘛,這治病,都是藥材。 這位店主還告訴記者,每到周末就有很多人提著幾袋鳥,在鳥市上賣給店家或者零散的買家,這些鳥有的是家養的,但是有些則是從黃河濕地偷偷逮的: 店主:這都是在黃河灘逮的,那是斑鳩,還有喜鵲,都是黃河灘逮的。 業內人士李師傅透露,一般人不會到黃河濕地打鳥,都是附近幾個村里的人才去那偷偷逮鳥: 李師傅:他都那一片的,都本地的,本鄉本土去那打,打完鳥來這兒賣,你敢去他那打,他能給你吃了。 另一位店主正是本地的村民,他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他經常會從老家地里抓些小鳥,一天最少也能抓五六只,每周都來這里的鳥市賣,大部分是鵪鶉,都賣給了那些喜歡玩鳥、養鳥的老人。這次共帶來了30多只鵪鶉,每只賣到40~60元不等,銷路很好。 隨后,記者聯系到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最近經常會發現有村民在濕地偷偷打鳥。目前他們已經聯系森林公安采取專項行動進行整治,并且今后也會加大力度治理這樣的偷獵行為: 工作人員:我們這邊也是跟森林公安還有我們局里邊野保處都聯系了,現在等于是森林公安這邊已經介入了,然后我們就是準備采取一些專項行動,等有更一些最新的情況,我們這邊再對媒體公布。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