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寶春女士百天祭隨感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規劃網 訊:又是一年樹葉落,水木清秋。哪怕只是輕聲地念一念,這樣的感覺,想一想,那些遇到過多少次的草木和清江,那一眼就能望見底的大清江水喲,似乎內心立刻便涌起了一絲澄明,正如月華朗照繁星閃閃的空幽。 深秋的清晨,當陽光從窗外投進半室明媚,那明亮而又舒緩的調子,如同一聲輕喚,默默的伏在陽臺上,我多年的朋友,孫家云及他的小兒子,孫傳盛陪伴著我觀賞著這二樓天臺上的景色,這是一個由四個別墅的門前組成的天臺,約近一千平方米的面積,上面養了各種花卉,休閑的涼亭,還有那小橋流水,以及那水中的金魚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 或許,你想穿過下駱宅的樓宇,去公路的那一端有些開闊的去處,江南下珠村,就會看見一條“蒹葭蒼蒼”的古老清江,就會看見“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的深秋畫意,就會看見那飄滿落葉和歡聲笑語的石階…… 大千世界無數優雅的生命,在不同的時空都會有與這樣的清秋相遇的機會。而那些經典的詠秋詩文因融入秋聲秋色而不再老去。久居在這里并行吟于大清江畔的人們,曾以古樸的古音唱響秋聲:“裊裊兮清風,清江波兮木葉下。”其身其境,何其浩瀚而蒼茫! 秋天的境界,遼而闊,高而遠,清而秀。那是一種力量,讓人仰望,讓人爽朗,讓人進入沉思……因為這是義烏人對于春天與秋天的詠吟遠盛于夏與冬。 人間百年代謝,可我的老朋友孫家云的老伴童寶春女士卻因病于今年八月十日故去,我得知消息,萬分悲痛,多么好的一個人呀,我在義烏工作時曾多次吃過她做的飯菜,很好吃那往日一切的一切清晰如昨…… 童寶春女士是一個非常純粹,善良,樸實,并將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條的人,待朋友真誠,對我幫助很大,是我今生的恩人,她的故去,我非常悲痛,特在此撰文提之,并真心希望我的老朋友:孫家云,妹妹:孫善平,大弟:孫傳興,小弟:孫傳盛節哀…… ![]() 義烏的清江水是美麗的,美在靜靜的秋水,而義烏的大清江水的秋水是沒有皺紋的,就像故去的童寶春女士,這位難得的好人一樣寧靜,祥和。 當你從江南下株村,散步走小路去義烏城里,途徑的那個村口,有一座石板橋。走近看,橋面上是十幾塊條石板鋪成,沾染著細細的黃色泥土。那些條石板,既光滑又細膩,如同從容練達的人情,全然不像今日的新石板,那般有棱有角,有鋒芒。 這是鄉間村路中極普通的橋,她并無拱橋的精致造型。三個橋墩堅實地撐著橋面,橋墩的石縫間距中生著喬木或荊棘,或探頭,或葳蕤。墩下,其色墨綠,刀山溪水漲后的古老浸痕,基座隱隱有深色苔痕。 橋下,便是那一泓緩緩流瀉的秋水。 沒有春日的嘩嘩水聲,沒有飛花泄玉的景觀,在和暖的光影里,這一泓秋水只是輕輕地流,向著遠處的田疇。 那是怎樣的清江秋水啊,不是一段歌吟,而是一曲沉思。 在義烏鄉間,隨處都有這樣的秋水。那么清,那么亮。站在橋上俯看,你甚至看到水中那些極小極小的魚兒,青色的石子與布著黑草的沙洲。抬眼遠看,這清亮的一泓,在和暖的眼光下閃著銀色的波光,讓遠遠的田地、壩基、枯草、菜畦、農人、羊群,頓時明亮而生動起來。 就像童寶春女士一樣,她是“桂花般的女人”,為孫家操勞一生,換得孫家現在的輝煌,正可謂:“綻放過,就是無悔!”同時在我和你的家人的心目中您的高貴品質和思想。會在我們身上得以傳承,并發揚光大。同時在我們的心目中,您高貴的品質和思想。永遠都會永垂不朽!祝您在天堂里面安好。 站在這樣的小橋上,如鏡的秋水似乎洗卻了心中的塊壘。莫非,最美的水竟是這義烏清江的秋水! 秋水伊人,那是最美的輝映;望穿秋水,那是最美的心碎;秋以為期,那是最美的約定。 “夜雨秋燈,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樓昨夜又東風,可往事以不堪回首了。” 水木清秋。水,是清秋的情懷,清秋的靈魂,清秋的眼眸。 作者 明振光 國際新聞聯盟中國城市頻道 中國規劃網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