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公道網 訊:他2005年80歲高齡時才從工作崗位退下來。這次參加報社座談,不僅帶來了他對國內外食品業發展的新思路、新觀點,更帶來他花費幾十年心血撰寫、搜集整理的有關食品行業的書籍和《中國食品報》剪報資料,多達14本。他說,這些一手資料全部交給報社,可以從中挖掘新聞線索、借鑒過往經驗。“30年來,《中國食品報》一直是我學習積累食品知識的主要來源和渠道,我感謝這張報紙。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李士靖淡定而率真。
厚厚的資料捧在我手里,這分明是這位老人交給報社的一顆滾燙的心。 談到與本報的深厚情誼,李士靖感慨萬千:《中國食品報》發展到今天,真是太不容易了。他給中國食品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經過潛心研究分析,李士靖歸納出,《中國食品報》30年中最具影響力的食品行業重大新聞深度報道走向:上世紀80年代,搶救食品老字號;上世紀90年代,關注國際食品交流盛會;本世紀初,聚焦突發事件;近年,支持民營食品企業;10年來,縱覽世界食業動向;眼下,探索健康產業發展方向。 在座談會現場,這位老人對年輕編輯記者們提出希望,一定要發揮食品業的喉舌作用,廣泛傳播引導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李士靖憑借他在食品業的幾十年潛心研究和大膽實踐,預測說,今后10—20年是中國食品行業發展擴張的黃金期。他希望《中國食品報》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多關注報道世界500強及國內大的食品集團的發展及研發動態,并與之合作。此時,他引用了《孫子兵法》作為提示: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采訪手記 現在,我的辦公桌上,整齊地碼放著厚厚的文件袋資料和一頁頁復印裝訂整理成冊的剪報,還有他密密麻麻寫滿一本又一本的閱讀筆記。我和我的同事會慢慢體味、學習、消化。這是《中國食品報》的無價之寶,這是我們與這位老人不解的善緣。 30年光陰,30年激情,30年傳承,30年跨越。五個人,五個片段,只是其中閃光的點滴。其實,《中國食品報》還有著眾多難以忘卻的、在我和報社同仁心中、在中國食品產業進程中炫目的精彩,比如在“非典”肆虐的時候,我們的系列報道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報紙發行量創記錄地達到34萬份;比如在每一次食品產業出現爭議的時候,我們都力求通過科學的聲音、專家的聲音釋疑解惑,讓讀者客觀判斷;比如在食品產業重點領域需要格外關注的時候,我們的記者總是率先走向一線。 《中國食品報》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堅持正義、追求科學的精神和勇氣。面對不良的誘惑,沒有屈膝;面對惡意的打壓,沒有低頭;面對艱巨的困難,沒有退縮。也正因如此,《中國食品報》贏得了中國食品產業的尊敬,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尊敬。 深化改革的2014年,《中國食品報》也面臨新的考驗。我們正在做這樣的準備:通過行業細分、區域細分,突出行業特色、區域特色,把企業、讀者想看的、愛看的集納到《中國食品報》這個平臺上;通過中國食品網絡電視中心的建立、運行,加速紙媒與全媒體的鏈接、互補,在轉型中打造《中國食品報》新品牌;通過專業視角,深化食品監管、食品安全的新聞報道,努力做到客觀、公正、權威、可信。 沒有一個行業像食品行業那樣對人類如此重要,并與我們的幸福、子孫后代的未來息息相關。下一個10年、20年、30年……為了天大的事業,為了百姓的食品安全,為了我們的讀者,為了中國食品產業的發展,為了傳媒的改革轉型,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再次揚帆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