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江蘇新聞周刊 訊: 鎮江市茅山新四軍紀念館為陳毅雕像 位于句容茅山鎮的鎮江市新四軍紀念館內,新建的“新四軍廉政建設史實館”,其主體工程已竣工,正在進行緊張的布展、校對、復查工作,近期將有望向游客開放。據有關人士介紹,史實館門口一堵浮雕墻上的陳毅元帥雕像,是采用傳統雕刻工藝與3D打印技術相結合的方式而制作的,是陳老總所有塑像中,最接近他在茅山時期的精明強干神態,而不是晚年發福、秀頂后相貌的雕像之一。 據鎮江市龍門石刻藝術雕刻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海平介紹,此浮雕墻安放在史實館門口的牌樓上。此牌樓總長度18.2米,高12米,其陳毅塑像為高浮雕,真人大小。在平面石材上挖出人像,業內人士說法是做“減法”。按慣例,凡雕刻塑像,都必須事先采用泥塑打出“小樣”,業內人士稱之為做“加法”。尤其是為名人雕刻塑像,往往還需請著名雕塑家親自動手。拿出“小樣”后,經有關部門認可,雕刻工人才可以動鑿子、錘子照樣加工。 一個人物的雕像是否像,關鍵在于要有眼睛、鼻子、眉毛、嘴巴和耳朵等部位幾個定位點的精確尺寸。將“小樣”放大時,這幾個定位點的尺寸也不是單單按比例放大那么簡單。而采用3D打印技術,即可免掉做“小樣”的種種麻煩,直接根據計算機圖形數據對定位點進行精確定位加工,是傳統雕刻工藝與3D打印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江蘇恒天公司董事長陳碧帆稱,陳毅元帥的3D圖形數據,是根據陳毅當年戰斗在茅山時的多張不同角度照片,掃描后由計算機軟件自動生成的,看過的人都說像。而陳毅旁邊的粟裕雕像,由于系刻工按粟裕的照片直接制作,故有人稱“身上有幾分陳毅的味道”。 目前,很多國家和地區已將3D打印技術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船舶、醫療、建筑、家電、工藝設計等重要領域。但用于雕刻歷史人物塑像的,尚不多見。由于激光雕刻機暫時還只能制作淺浮雕,不能雕塑長度和寬度為三四米石材,類似于陳毅元帥塑像這樣大型的浮雕墻,暫時還只能靠手工制作。 ![]() 圖為“新四軍廉政建設史實館”門口刻有陳毅元帥浮雕的牌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