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導讀:食品安全問題是每個人心里揮之不去的陰影,此次國務院發文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有望將食品提上安全的康莊大道。而那些追溯體系的先行者,比如新絲路,則成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商界在線 訊:文丨張祿桅 在蘇丹紅、瘦肉精、地溝油成為爆炸新聞時,我們氣憤地咒罵那些沒有良心的商家;當阜陽大頭娃娃、三鹿奶粉、皮革奶刺痛眼球時,我們責怪政府監管不力,官商勾結……接二連三的食品安全事件,讓我們麻木,甚至于絕望。 現在,希望終于浮出水面。 國務院辦公廳1月12日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將重要產品的追溯體系建設提上正式日程,并明確了目標基本達成的期限——2020年,而《意見》中提到的“重要產品”就包括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食品。 此《意見》一出臺,估計有很多企業默默地在暗自神傷:建立食品追溯體系,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利潤減少,還見不到可觀的效益。特別是對于那些違規企業來講,沒有空子可鉆,直接面臨的有可能就是倒閉。 “身份證”是食品安全的通行證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其實也是食品安全問題的重災區。1955年,日本發生森永毒奶粉事件,造成12000余名兒童砷中毒,并導致131名兒童死亡。1956年,日本發生了轟動世界的“水俁病”事件,造成死亡157人,總被害者數達968人。1960年,日本出現“地溝油”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后,正如我們如今的處理方式,日本也相應地采取了措施,比如裁決違規企業,修正食品相關法律。 然而都未真正的解決食品安全的根本,食品安全事件依然在發生,而打破這一僵局則是在2001年。 當年,日本國內暴發瘋牛病,病毒會引起腦部疾病,可致人死亡。繼瘋牛病問題后,又出現了食品包裝上偽裝產地、消費期限等問題,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接踵發生,導致日本國民對食品安全的信賴感如決堤般奔潰,消費陷入低迷,經濟受到很大損失。 于是,政府開始推動食品追溯體系建設,最開始是在肉牛生產環節引入可追溯系統,逐漸地將此系統引入更多產業、更多環節中。除政府強制實行外,企業為打破因追溯體系形成的貿易壁壘,也自主建立了可追溯系統。 所以,日本今日被奉為食品安全的神話,主要就是因為追溯體系的建立,使得食品在生產、加工、流通等領域保持了信息的透明性,從而保證了食品的安全性。 除了日本,很多其他國家也已建立了產品追溯系統。比如歐盟,法規NO.178(2002)中規定,在歐盟范圍內銷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夠進行跟蹤與追溯,否則不允許上市銷售。美國在2002年也發布了“公共安全和生物恐怖主義防備和反應法案”,要求對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分銷、接收等環節建立記錄保存制度。 食品的身份證長啥樣?
![]()
公民身份證,并非現今才有,古已有之。商鞅變法的照身帖,到隋唐的魚符、宋代的腰牌、近代的居民證,再到如今全國通用、獨一無二的身份證。 食品身份證也需要一個演變、修正的過程。 現在我們所熟知的QS標識、ISO認證標識、“綠色食品”標識等也算是食品的身份證,只是都不夠成熟。每個標識由不同的部門檢驗分發,分屬于食品的各個環節,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共享的系統數據,消費者只能從標識辨別產品,難度系數高。 而“追溯體系”,就是一個追蹤的數據庫,消費者與企業共享的數據庫。 通過這個數據庫,消費者通過二維碼等追溯標識,可全然掌握產品的所有信息,不需要勞心勞力分辨各種不明覺厲的標識;而企業則可以追蹤到產品的去向,了解到消費者的個性化特征以及滿意度,同時還可以和同行業或者關聯企業形成資源共享。 我國對食品溯源體系的研究起步較晚。2002年,農業部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開始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隨后,國家質檢總局出臺了商品條碼規定。而直到2012年6月,工信部才明確提出要“借助物聯網技術,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體系”。 隨后,在全國設立了一批追溯體系的建設試點,其中牛羊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建設試點——內蒙古的錫林郭勒盟,可謂尤其突出。 追溯體系的先行者 錫林郭勒盟羊肉,在全國上下是出了名的好吃,在哈爾濱、北京、上海……也總能看到掛著“錫林郭勒羊肉”的招牌下門庭若市。然而,錫林郭勒盟羊一年600到800萬只的出欄量,僅占全國羊只總產量的2%。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就出現了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 2012年,錫林郭勒盟開始做征信體系,土生土長的馬云峰帶領的團隊,成為了技術提供方。經過半年的研究,馬云峰團隊運用物聯網技術以及數據庫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便拿出了追溯體系方案。
![]()
羊羔子一出生就被打上耳標,嚴格記錄繁育、飼養、防疫、屠宰、運輸等信息,包括每塊肉的加工流程,銷售終端,以及到餐桌上的熟食,每個細節,都有據可查。消費者只需掃描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便可將所食產品的各環節信息盡數掌握。 2013年7月,該項目成為了國家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唯一的建設試點。截至2015年,錫林郭勒盟已經為190萬只羊羔建立了可追溯檔案。 去年,馬云峰在追溯體系項目成功的基礎之上,為使追溯體系實現市場價值,聯合當地政府、企業、牧戶與創業者,又一起搭建了新絲路電子商務平臺,將追溯體系推廣到全產業鏈。 新絲路電子商務平臺,如今是錫林郭勒盟溯源羊肉官方指定的銷售平臺,它靠著追溯體系,為“錫林郭勒羊肉”正名,從而改造了傳統畜牧業貿易,帶動了草原產業鏈的綜合發展。 結語: 我國食品追溯體系市場剛剛起步,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目前國家級層面僅涉及到肉類、農產品等大消費量品種,今后肯定會有巨大的擴展:從試點城市向全國城市鋪開,從肉類、農產品到水產、水果、糧食等領域擴展,從國內食品流通市場到進口食品流通領域。 而有數據顯示,當前追溯體系建設每個試點直轄市的總投資額不低于8000萬元,每個省會城市的投入資金不低于4000萬元,每個地級市投入不低于1500萬元。按照全國32個省級城市,333個地級城市計算,未來國內食品追溯市場的容量至少將達到207億元。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