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6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由香港灣仔區各界協會主辦,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協辦,香港各界社會服務基金會及香港義工聯盟贊助的“灣仔各界大灣區東莞義工參觀培訓團”,在灣仔區各界協會會長、團長吳國榮的帶領下,一行近700名義工赴東莞市交流。中央駐港聯絡辦港島工作部部長劉林、副部長陳旭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理事長蘇長榮隨團指導并擔任榮譽顧問。 東莞,地處珠三角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一,是新一線城市,是廣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也是具有深厚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交流團實地參觀了虎門海戰博物館、威遠炮臺、東莞市展覽館、東莞市非物質文化中心、松山湖生態科普館、華為小鎮、中國散裂中子源和松湖煙雨等,并在海戰博物館廣場擺成“70”字樣,為國慶70周年獻禮!
海戰博物館、威遠炮臺形象逼真地再現了鴉片戰爭那段積貧積弱的屈辱歷史和國人不屈不撓的斗爭歷程,團員深刻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東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是目前廣東省最大的非遺展館。義工們在館內可以近距離感受到千角燈、龍舟制作、麒麟舞、木魚歌、賽龍舟、麒麟制作、莞香制作等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東莞展覽館,集宏大的場景、藝術的構思、高科技手段于一體,生動地展示了東莞過去、現在、未來的精華,特別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各民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回顧中華民族的昨天,體會中華民族的今天,堅定中華民族的明天。 在25日的義工聯歡晚宴上,中央駐港聯絡辦港島工作部部長劉林、東莞市政協主席駱招群等先后致辭。劉林同志指出,這次參觀我們一起重溫了當年國家民族悲壯屈辱的歷史,感受了東莞現代化建設和高新技術發展帶來欣欣向榮的景象,讓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祖國強大,更加增強為民族富強而奮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堅定國家發展和大灣區建設的信心。同時,改善環境、保障安全、弘揚法治精神是“一國兩制”深化和大灣區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希望大家共同行動起來,支持特區政府依法修訂《逃犯條例》,還香港市民一份安寧祥和的生活環境。
26日,義工團來到松山湖國家級創新園區,園區緊扣“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與產業齊飛”主題,以“綠色生態、數字智能”建設理念,實現展館的標桿示范效應。展館位于一派湖光山色中,設計師因地制宜,借助場地區位優勢,力求景觀建筑與自然完美融合。從場地基址最大限度借景周邊景致,綠樹清水配上松湖藍天,形成一道迷人的風景線。 在園區,義工團先后參觀了松山湖生態科普館、華為歐洲小鎮、中國散裂中子源等地。通過科普館內外的精心設計,營造出科技感與自然氛圍完美融合的現代簡約風格。華為歐洲小鎮,是華為終端的總部中心,整個按歐洲小鎮的建筑風格建設,對于很多香港的市民來說,覺得這些建筑好美。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的大科學裝置,是位于國際前沿的高科技、多學科應用的大型研究平臺,讓大家都很震撼。研究中子特性、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和運動的科研裝置,可帶動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納米科學、醫藥、國防科研和新型核能開發等學科發展。
街坊們認為,通過砌字“70”這個方式,可以親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華誕獻禮,感覺非常有意義,認為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會珍藏照片,銘記歷史。義工們紛紛感嘆,東莞已由來料加工業為主變成了今天的高新科技高地,透過東莞,可以感受到大灣區的發展速度,希望隨著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港人未來可以更加融入大灣區生活圈。有的街坊說,最近經常在新聞報導中看到華為被美國打壓的新聞,親身到東莞松山湖的科普館以及散裂中子源參觀后,終于明白為什么美國要對我們多番打壓,因為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真的一日千里,完全有趕超美國之勢。也有街坊表示這次交流可以看到很多平常旅行團看不到的地方,親眼目暏國家科技進步,近距離看到國家新科技產品成果,好鼓舞。還有的街坊說,這是一個很有國民教育意義的旅程,昨天在虎門的參觀,讓大家認識到歷史的教訓,中國被列強侵占,人民受苦。今天的參觀看到國家發展一日千里,松山湖的高新科技發展,讓我們感到安全感和自豪感! 這次活動,得到了東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鼎力支持,東莞市政協主席駱招群,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志偉出席25日的聯歡晚宴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 (記者 曉帆 通訊員 曉明報道)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