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1日,為推動我國口腔醫學教育、學科發展,并給廣大口腔醫生及患者更多治療方案的選擇,由北京康大時代口腔事業部舉辦的GUIDOR可吸收基質膜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Sino-Dental®2018,北京國際口腔展)成功召開。此次GUIDOR可吸收基質膜學術研討會全面解析了GUIDOR可吸收基質膜產品優勢、使用方法及適應癥范圍,以使其更好地服務中國口腔醫生及口腔疾病患者。
GUIDOR可吸收基質膜是一款人工合成的可吸收基質膜。1993年在美國上市,全球第一款口腔用人工合成可吸收基質膜,臨床應用多年,品質穩定。它的主要成分是聚乳酸,擁有獨特的雙層網狀結構,外層膜引導軟組織細胞生長,內層膜起到屏障作用,這一創新性設計同時可以滿足血運和營養物質的自由交換,從而保證精確地組織誘導和骨再生。 和目前市面上其他同類產品相比,GUIDOR可吸收基質膜一大優勢是它的屏障時間比較長,膜屏障功能至少維持6周,6周之后開始膜吸收,3-6個月膜完全降解,最終在體內被完全降解為水和二氧化碳,降解產物不會影響組織愈合與再生,可為醫生帶來更大的臨床操作空間。其次它有很好的空間維持能力,有良好的韌性和貼服性,可為骨移植材料創造良好的成骨空間。同時產品機械性能好,可隨意裁剪和塑形,不粘連器械,可操作性強。GUIDOR可吸收基質膜在使用時還具有透明性,可以觀察內部植骨材料。
GUIDOR可吸收基質膜作為屏障膜用于骨缺損的再生治療,尤其適用于牙周骨缺損的治療,用于骨增量以及軟組織形成。在安全、有效的基礎上,為患者帶來更好的口腔美學效果。美國牙周通用教科書中,對于軟組織外形恢復的GTR手術,首推GUIDOR可吸收基質膜。 發布會上,我國口腔行業眾多權威性人物蒞臨現場,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王恩博主任、朱一博博士、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王曉飛主任都親臨現場,參加了此次活動,并帶來了精彩演講。其中,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頜面外科王恩博主任,為大家帶來以“GUIDOR膜覆蓋拔牙創表面引導軟組織愈合的臨床觀察”為主題的演講;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朱一博博士就“‘可視化’引導骨再生技術”與各位專家們進行了研究討論;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王曉飛主任也帶來了“ GBR臨床物料解讀及常規流程”的精彩演講。
會后,海軍總醫院機關門診部口腔科主任劉宇博士、副主任醫師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關于GUIDOR可吸收基質膜在口腔醫學領域上的應用做了簡明扼要的解讀。
劉宇 博士 副主任醫師 記者:GUIDOR與同類競爭品牌相比,它的優勢在哪里呢? 劉宇博士:GUIDOR膜是人工合成的可吸收生物膜,它的優勢特點眾多,其一,避免了來自于動物源性、自愿捐贈的人體提供者帶來的交叉感染的可能;第二,應用領域廣泛,種植手術、牙周手術,還是拔牙均可應用,第三,因為GUIDOR膜可吸收,所以就不需要我們用第二次手術把它再取出來,無論對于醫生還是患者均減少創傷和麻煩。 記者:有沒有可能從人體自己身上提取材料來做生物膜? 劉宇博士:這種治療的思路有可能,比如說燒傷的患者從其它地方取一塊皮移植到創面,但是對于更多的口腔病人而言,為了減少創傷,這樣的做法有但是并不多見,如果這么做,非手術區域會多一處傷口?,F在口腔科手術講究微創甚至無創,我們追求手術的安全性和創傷的最小化。 記者:GUIDOR膜在1993年就已經在美國開始應用了,那為什么時隔20多年才引入國內呢? 劉宇博士:雖然在90年代就已經有這樣的材料出現,從醫生的角度講,我們對所有的新材料有一個謹慎的科學態度。一個產品剛出來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定時間和足夠數量的臨床觀察,我們并不能確認這個材料的安全性和長期效果是否可靠。從這個角度講,我們醫生更愿意使用相對新的、經過一定臨床病例和時間驗證的產品和技術,才能更放心的用在病人身上。另外,我們國家食藥監局對于國外材料的批準,有一套非常嚴格的評審機制,從最早的生產研發的實驗室的數據,到國內外臨床觀察等都需要有足夠的病例,而且審批的過程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最后,祝賀此次GUIDOR可吸收基質膜學術推廣發布會圓滿結束。此次推廣發布會得到了與會者的積極參與,受到行業、產業一致好評。發布會為推廣先進材料、促進口腔行業產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口腔技術進步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北京康大時代醫藥有限公司作為醫療行業的一員將與眾多醫療機構、專業人士砥礪前行,為行業創造更多成果,發揮Sino-Dental®口腔展行業引領作用,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為中國口腔行業探索更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