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悉隨著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的放開,包括銀行、電商支付公司、P2P公司在內的多類機構紛紛開始申請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光大銀行近日就對外公開宣稱正在申請消費金融牌照。除了光大銀行,京東、宜信、錢包金服、拉卡拉、萬達、唯品會等在內的公司均在申請消費金融牌照。 據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4月5日表示 “該項《意見》主要是針對銀行機構,銀行在消費金融領域發力不夠,主要的金融產品一直都是‘老三樣’:房貸、車貸、信用卡,而對于老百姓小規模的新消費需求卻沒有跟上。” 統計數據表明,截至目前,我國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從2009年的4個至今已擴展到16個。然而作為新生力量代表的阿里、京東等公司卻并不是消費金融領域的“正規軍”。對此方頌說“目前,消費金融牌照高門檻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求主發起人必須是金融機構,且股份不少于30%,這對于阿里、京東這些電商出身的平臺來說非常不公平。實際上,目前消費金融領域沒有誰能比大型電商企業更具資格和優勢,限制它們對行業來說也是損失。” 美利金融CEO劉雁南認為,目前,國內消費金融模式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類,一類是以小額現金貸款為主,授信額度低,但不限制借款客戶的消費行為;第二類是結合消費場景,以實際購買商品產生借款行為;第三類是與消費金融資產合作,也就是說資產由第三方主導。截至目前,消費金融市場已經初步形成銀行類、電商類、P2P類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持牌類四大力量并駕齊驅的局面。其中,銀行系是最早涉足消費金融的力量之一,而以天貓、京東、蘇寧三大電商平臺為代表的電商系是消費金融市場另一股強大的力量。與此同時,以馬上金融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為特征的消費金融公司亦陸續出現。以陸金所、上海浩祿金融為代表的P2P平臺也加入了消費金融的“混戰”。 劉雁南表示,互聯網巨頭公司經過這幾年的布局,已經加深了他們在互聯網金融基礎架構層(支付、大數據、云計算)、中間層(征信、增信)、應用層(理財、眾籌、保險等)各個方面的觸及。 上海浩祿金融董事長凌正先生認為:隨著各項政策的支持以及最近成立的互聯網金融協會對行業自身的規范,消費金融的產品的更新和服務的創新都在明顯加快提高。作為P2P行業的后起之秀,浩祿金融也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為打造“全國最值得信賴的互聯網金融第一品牌”積極規范自身行為。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