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華夏財經網 訊:一直以來,金融這個“高大上”的行業,在農村似乎一直水土不服。但是,在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年代,普惠金融的發展將日益凸顯,農村互聯網金融卻是一個必須打破的壁壘。
![]() 雖然農村金融一直是困擾著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老大難”問題,但是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對“新常態”下實現農業農村的新發展,給出了明確答案,發出了非常積極的信號。文件指出,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加快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資成本,全面激活農村金融服務鏈條。同時,文件首提互聯網金融,表示將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范發展。長期以來,國家在農村金融改革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很多有益嘗試。中國農村金融改革12年來,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金融體系和多層次的市場主體。但是,農村金融依舊困難重重,主要表現在普通農戶的信貸可得性偏低,資源配置扭曲,覆蓋成本較高,風險控制不力以及征信普遍缺乏等。這些問題相互交織,甚至產生了負面導向,使得農村金融這一系統性工程任重道遠。 雖然說互聯網金融在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提升小微企業融資覆蓋率,降低投資理財門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這對于互聯網金融來說并非易事,資本的逐利性使得互聯網金融同樣面臨和傳統金融一樣的問題,服務農村實體經濟是期限長、見效慢、收益低的苦差事,看看周圍有多少P2P沉迷于資金池和自融業務的監管套利,就能明白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發展亟待引導和規范。 上海浩祿金融分析師認為,對于農村互聯網金融,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如果遵循這三個方向將對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之困:首先,以信貸為主、投資理財為輔,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豐富農村互聯網金融產品,整合農村閑散資金和小額信貸,以農村資金助力農村經濟發展,釋放農村金融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其次,合作共贏,實現普惠金融,農村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并非只有競爭,而應互為補充、齊頭并進。只有傳統金融的深度與互聯網金融的廣度結合,才能創造農村金融新生態,落實國家普惠金融戰略;再次,金融大數據成就金融大信用,大信用關鍵在于“大”,源于大數據科學的應用,在個人信用評定工作中能夠節約時間,利用云計算個人信用給予金融支持,大大提高金融效率,真正實現信用經營與資金經營的分離,推動農村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