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漢陰美如畫 城市建設譜新篇
——漢陰縣城市建設工作紀實
中國傳媒聯盟 據 陜西市政網 訊: 文/圖 本網通訊員 鄒宗堂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了回家過年的時節,剛剛回鄉的打工仔小張由衷的發出感嘆:漢陰縣城變化好快呀!
才一年時間,漢陰又建起了那么多高層,公交通了,道路暢了,縣城夜晚也亮起來了,小縣城都快趕上大城市了……
發出感嘆的不止是小張一個,每一個回鄉的人看到這幅優秀的畫卷都會這么說。
近年來,漢陰縣以“建設生態秀美宜居漢陰,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為目標,把城市建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堅持規劃龍頭地位不動搖,不斷創新機制,全力推進城市重點工程建設,著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力把漢陰打造成為一座生態、秀美、宜居的山水園林縣城。

漢陰縣城
繪藍圖,城鄉規劃一盤棋
“規劃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靈魂,規劃如果不做好,將會給城市建設帶來最大的浪費和遺憾”,副縣長劉定東說。
漢陰縣是安康市“一體兩翼”的西翼,是安康中心城市副中心,也是月河城鎮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縣始終堅持把城鄉規劃編制工作作為城鄉統籌發展的先導工程來抓,從規劃空間布局、風貌特色、產業定位等方面入手,深入調查分析和研究,做到高起點、大手筆、全體系。為了使規劃更具有前瞻性,該縣還邀請了清華大學李忠教授來漢陰傳授全新規劃理念。
2011年以來,漢陰縣累計投資入2000余萬元聘請西南交大規劃設計院、泛華(香港)聯合設計有限公司、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等知名設計單位組織編制了各項規劃30余項,編制完成了縣城總體規劃修編、片區控制性規劃、修建性詳規以及城市道路、電力、電迅、供排水等各類專項規劃,規劃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據統計,目前該縣控規覆蓋率達到95%、修規覆蓋率達到85%,縣城規劃區面積達18.4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達7.1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36.1%。

縣城新貌 沈蘭群攝
建精品,建設宜居新家園
漫步在漢陰的大街小巷,桂花、香樟郁郁蔥蔥,街道干凈整潔;新建的居住小區,環境優美,功能齊備;鳳凰廣場,歌聲悠揚,舞姿優美;龍崗公園,男女老少,其樂融融……這一切,無不讓人欣喜地感到,漢陰城市品位和城鄉形象在不斷提升,百姓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現在路變寬暢了,街道也干凈了,縣城變美了,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舒心!”正在鳳凰廣場跳舞的劉大媽一邊邁著矯健的舞步一邊樂呵呵地說。
該縣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縣城,近三年城市建設累計投入資金近10億元。實施了鳳凰大道東西延伸、北城街東西延伸主干道路等10余條,楓大道西段、陽光小區路、下月河橋、東城大橋均已建成通車,對子溝路、南環路、南渠路等道路建設加快推進,新增城市道路8.95公里,城市道路更加通暢;完成了河濱路、城東門戶區、泰和路等綠化建設,新增綠化面積4.5萬平方米,縣城綠化總量和綠化水平大大提升;投資1000余萬元實施了縣城亮化工程,使縣城夜景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城南農貿市場、城南停車場完成主體工程,污水處理場、垃圾處理場、泵站石舫、龍崗閣布展工程、西大橋南、北兩側公廁和垃圾中轉站及以長樂路等5條道路四網同建等一大批市政工程建成投用,縣城天然氣入戶管網鋪設快速實施,縣城公交車正式開通運營,青楓秀嶺、鳳凰國際、御景龍城、文景盛世等一批高端住宅和城市綜合體相繼開工,四星級酒店、廣電文化藝術大廈、縣醫院綜合樓等一大批科教文衛項目即將建成……
城市建設步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快車道,2013年被省政府表彰為“縣城建設先進縣”。
創機制,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
按照“規劃引領、項目帶動、產業支撐、管理提升”的城市建設發展思路,該縣不斷創新機制,2011年成立了城市建設開發管理委員會,下設城建開發公司、拆遷安置辦公室,連同原有的土地統征儲備中心,形成了城市建設的“三駕馬車”,有效地破解了征地拆遷安置難和融資難等問題,推進城市建設加快發展。
家住城關鎮中堰村一組農民王小林,全家四口人,兩年前全家還擠在三間土坯房里,生活十分拮據。在鳳臺新區開展建設后,全家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支持政府搞開發建設,如今已經住上了一棟六屋樓房,而且還有一百多平方米的門面房已對外出租,解決了全家人今后長期生活問題,王小林逢人就說:“是城市開發建設讓我富起來的”。
其實,王小林只是眾多得到漢陰城市開發建設實惠的其中一員。在征地拆遷工作中,該縣堅持安置先行,在主要地段預留足夠的安置地塊,充分考慮逐農民今后的長期生活問題,并從以前的劃地安置模式逐步向統規統建模式轉變,加強了城市規劃的執行力,提升了城市品位。同時,該縣還積極利用城建開發公司搭建融資平臺,不斷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狠抓招商引資工作,累計籌措城市建設資金5億元,較好地破解了資金難的問題;結合陜南避災移民搬遷項目,吸納農民進城落戶1.8萬余人,為縣城大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推動漢陰城市建設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

鳳凰廣場
精管理,城市形象不斷提升
“城市建設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城市建設建的再好,如果管理不到位,老百姓依然會罵我們”。縣住建局局長劉永宏經常在職工大會上這樣說。
2008年城關鎮雙星村三、四組村民為解決在安置建設中臨時居住問題,大多數安置戶在康寧街、長樂路、永安路、河濱路臨街搭建了一部分臨時過渡房,但新居建好后,一部分人并及時未拆除,嚴重影響了市容觀瞻,阻礙了市政配套工程建設,群眾對此反響很大。2013年9月24日,該縣組織住建、公安、國土等多家單位聯合開展了環境綜合整治,對27戶1200余平方米的臨時過渡房進行了集中清理,并修建了景觀圍墻,街道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紛紛拍手叫好。
近年來,該縣以“四城同創”為抓手,不斷創新城市管理機制,下大力氣抓城市管理提升工作,城市管理工作逐步向精細化、規范化、高效化轉變。累計投入資金500余萬元,購置了清掃車、灑水車、垃圾定時收集車等機械設備16臺,環衛裝備能力大大提高,提高了清掃保潔水平,走在全市各縣前列。同時,全面加強了環境衛生管理,主干道清潔方式由清掃向洗掃轉變,保潔區域由城區向城鄉結合部延伸,保潔時間向全天候延伸,主干道清掃、沖洗基本實現了常態化,北城街東西延伸、雙星三、四組等新建區域和城鄉結合部實現了清掃、保潔全覆蓋,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成功創建成為國家衛生縣城和省級文明縣城。
一個規劃建設超前、功能設施完善、宜人宜居的新漢陰屹立在秦巴漢水之間。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