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日消息稱,在對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文件的解讀中,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指出,下一步中國將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和政府定價等。 上周結束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其公布的改革決定中明確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 徐紹史表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下一步將著力推進行政審批、投資體制、宏觀調控、價格改革等方面的改革。 具體來看,徐紹史稱,首先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對于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企業能自主決定、行業組織能自律管理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范管理、提高效率;對于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項,堅決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 據了解,中國今年已取消和下放334項行政審批事項。下一步,發改委將根據形勢發展再取消和下放一批。 其次,是深化投資體制改革。要減少和調整投資審批事項、規范投資審批行為,變審批為服務。同時,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的活力,破除“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為民間投資參與市場競爭進一步“松綁開路”。 其中,徐紹史指出,企業投資項目,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盡快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1680.918, 8.13, 0.49%)等領域,向民間資本推出一批符合產業導向、有利于轉型升級的項目,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在完善市場決定價格機制方面。徐紹史提出,將進一步縮小政府定價范圍,減少政府定價項目,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將政府定價的商品和服務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同時加快健全科學合理的價格調控體系和公開透明的價格監管制度。 此外,要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徐紹史透露,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完善宏觀調控體系的意見》,就完善宏觀調控目標體系、政策手段和決策實施機制等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完)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