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起來工會工作才更好做” ——南寧鐵路局地區工協委“五聯五共”機制經驗談 中國傳媒聯盟 據 桂工網記者 鄔拉 南寧鐵路局欽州鐵路地區家屬小區的住戶發現,最近家屬區里多出了許多文體設施,有職工電子書屋、五人制足球場,還有室內羽毛球場。對于居住在這里的居民來說,這些新增的設施或許只是為他們帶來了更豐富的業余文化生活,但對南寧鐵路局的工會干部們來說,這是地區工協委“五聯五共”機制的又一次成功嘗試。 沒有做過鐵路工會的人不知道,鐵路工會工作有許多特殊性。“鐵路工會工作的最大特殊性就是點多、線長、面廣,各工種相互交叉。”南寧鐵路局工會干部田林介紹說。“比如欽州鐵路地區家屬小區,這里有工務段、電務段,還有房產生活段。按照以往的工會工作模式,我們是按專業來管理。各專業工種工會各自開展活動,互不交集。但是這樣就產生了重復建設的問題,比如電務段想為這里的職工建一個籃球場,工務段也想建一個籃球場,但是兩邊的錢都不夠,而且雙方在這里的職工人數都不多,各自建起來后利用率不高。但如果兩邊把錢湊起來,共同建設共同使用呢?錢的問題解決了,利用率也提上來了,而且人多了,開展活動氛圍更好!” 基于這樣的現狀,南寧鐵路局開始嘗試打破專業管理的限制,成立地區工會工作協調委員會(簡稱“地區工協委”),在各鐵路地區試行開展聯合“建家”,向資源整合邁出了創新的步伐。“地區工協委說簡單點就是整合優勢資源,凝聚多方力量開展工會工作。”田林說。 南寧鐵路局工會先后在南寧、柳州、桂林、玉林、百色等5個地區成立了地區工協委。其中南寧地區工協委成員單位25個,柳州16個,桂林6個,玉林4個,百色3個。 這5個地區工協委涵蓋了全局所有運輸站段、非運輸企業和各文化宮、俱樂部。 5個地區工協委建起來后,由一個大單位牽頭,共同制定地區工會工作章程,協調解決地區各單位結合部問題,整合各單位優勢資源,在職工較集中的地區共同建設文化宮、俱樂部等活動場所,既避免了重復建設,又把原來分散的資源整合了起來,工會工作開展起來更方便了。“過去我們總說基層工會人手不夠,基層一個單位工會只有幾個人,但是什么都要管,根本忙不過來。成立地區工協委后把各個單位工會人手集中起來了,過去人手不足,精力有限,活動難推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田林說。 在欽州鐵路地區家屬小區,工務段、電務段的群眾體育氛圍較好,于是在“五聯五建”中負責組織體育競技比賽活動;房產生活段負責職工書屋和電子書屋管理;其他單位工會積極組織文體愛好者組隊參加各類活動。這樣大家的錢往一處湊,勁往一處使,工會各項活動就開展得紅紅火火了。 除此之外,地區工協委還定期組織成員單位開展聯合檢查、聯合調研、聯合培訓研討,為各單位相互學習借鑒提供平臺。 “地區工協委在建功立業、美化站區、聯合‘建家’、應對災害、促進工會工作水平提升中發揮的作用得到了來自上級部門的肯定。”田林說。比如在2013年鐵路局安全大檢查活動中,各工協委牽頭成員單位成立聯合檢查組,開展互檢互查活動。在奮戰高鐵開通的攻堅階段,各工協委組織開展了慰問高鐵一線職工活動。各工協委每季度召開一次成員單位工會主席會議,每半年組織開展一次交流研討,每年牽頭組織舉辦1到2期支工會主席或工會小組長培訓班,提升工會工作者隊伍素質等等。2012年“地區工協委‘五聯五共’機制”被評為全國鐵路工會特色工作品牌,2013年榮獲了廣西工會工作創新成果獎。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