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圖:記者在曲山鎮“交通大會戰扶貧”工地現場采訪 ![]() 上圖:交通扶貧建設如火如荼 ![]() 上圖:通口鎮“微循環農業”發展勢頭強勁 ![]() 上圖:安昌鎮“安樂路核心區”近千畝紅心獼猴桃果實累累 中國傳媒聯盟 訊(趙銀熙 文/圖)曲山鎮樓房坪交通大會戰扶貧建設工地如火如荼;通口鎮幸福村白山羊、高山生態黑豬、獼猴桃等生態微循環農業發展態勢強勁,昔日的“省級貧困村”,如今實打實地脫貧成為了致富“幸福村”;安昌鎮安樂路沿線“核心區”,近千畝“紅心獼猴桃”郁郁蔥蔥,果實累累…… 在“5.12”這個最黑色的日子9年前后,四川省綿陽市委宣傳部組織國家、省級駐綿及綿陽市級主流媒體開展“走進基層”采訪活動,讓媒體記者目睹見證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在大地震災難后,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克服重重困難、奮力拼搏恢復重建的豐碩成果。 5月17日,綿陽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洪常青帶領記者一行,走進遭受“5.12”大地震災難重創的極重災區北川羌族自治縣,先后深入到曲山鎮、通口鎮、神木羌寨和安昌鎮高安村、雙龍村、金龜村及北川經開區,實地采訪見證在大災大難后農村產業、脫貧攻堅、工業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 陪同采訪的北川羌族自治縣委宣傳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王守蕾告訴記者,北川縣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和四川省委常委會議以及省市脫貧攻堅總結推進會議精神,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政治任務,壓緊壓實脫貧攻堅責任,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僅今年第一季度全縣就實現脫貧2563人,獲評“四川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殊榮。 王守蕾向記者介紹,北川縣委縣政府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一是緊扣“兩個不愁”,多措并舉廣開增收渠道,在促進就業增收方面,組織開展了10場“春風送崗位”等活動,轉移貧困家庭勞動力1600余人,安排1000萬元資金,為就業困難的貧困群眾開發了1380個公益性崗位;強化旅游扶貧增收,推廣“依托旅游景區、發展鄉村旅游、開發旅游商品”等旅游扶貧模式,帶動3500名貧困群眾就業,戶均增收近萬元,使1813戶、5440名貧困人口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邁上致富路;狠抓特色種養增收,在貧困村新建高山蔬菜、中羌藥材等特色種植基地5萬畝,新增出欄生豬7萬頭、肉牛5000頭、肉羊85000只以及特色小家禽96萬只;筑牢保障政策增收,持續推進“兩線合一”,農村低保每人每月達到275元,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已達100%。二是緊扣“三個保障”,公共政策精準到戶到人,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全面完成異地扶貧搬遷26戶66人,大力實施全域住房危改,保障貧困戶住房安全;在“義務教育保障”,全面落實15年免費教育、免費午餐計劃等政策,惠及27380人。在“基本醫療方面保障”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免費參加新農合,個人醫療費用支出控制在9%以內,為貧困村定向培養了50名鄉村醫生。三是緊扣“四個好”,有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在“新風好” 培育方面,深入開展“清潔、健康、文明禮儀”行動,加快了165個“四好村”創建;在“基礎設施好”提升方面,投入資金7503.34萬元,解決了2.52萬人口飲水、23個村電網改造、451個“4G”基站建設等問題;在“教育培訓好”方面,311個村全覆蓋開辦“農民夜校”,累計培訓農民3.4萬余人次;在“示范帶動好”方面,發揮200萬元人才發展資金作用,鼓勵300余名科技人才服務脫貧攻堅。四是緊扣“項目資金管理”,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加快涉農項目資金整合,今年計劃安排脫貧資金8.05億元,已到位資金3.65億元,啟動項目85個;用好用活扶貧基金,目前扶貧小額信貸共授信4244戶1.53億元,放貸3272戶1.19億元,惠及貧困人口10796人,93個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達到3397.43萬元,惠及貧困人口4313人;教育、衛生扶貧救助基金均達到300萬元,衛生基金發放222.1萬元,救助2751人;教育基金發放50.4萬元,救助207人;加強資金監管,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堅持“一事一議”,開展村務公開“面對面”“紀檢干部進村”等活動,提高“透明度”,用好“保命錢”;推動非貧困村貧困戶同步脫貧,安排2180萬元建立非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補助非貧困村貧困戶每戶3000元,并統籌財政投入4900萬元,用于扶持非貧困村產業發展或基礎設施改善。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