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檢測約400個樣本,24小時不停歇,目前所有檢測報告準確率百分之百
![]() ![]()
因為被檢測標本很有可能是病毒量極高的污染源,所以病毒檢測者與醫護人員一樣,也要在第一線直面病毒的威脅。為了防止被感染,檢測小組成員必須穿多層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在特定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內開展工作。 “進入實驗室時,他們首先需要戴口罩、帽子、戴第一層手套,然后穿分體式防護衣、第一層鞋套,再穿隔離服、戴護目鏡、戴N95口罩,然后再戴第二層手套、穿防水靴套,最后再戴上正壓呼吸面罩。”劉曉娟說,這些衣物都是不透氣的,且加起來有十多斤重,人穿著會感覺極其不舒服。 李偉昊補充說:“前幾天溫度高,實驗室里溫度也高,經常在30度左右,最高的一天,快到35度。大家每天穿著厚厚的、密閉的防護服,為了趕時間,每天待在實驗室,一兩個小時后,人就出汗出得基本虛脫了,出來之后都像是洗過澡一樣。目前,在任務量不減少的情況下,同志們都是在咬牙撐著。我覺得一個很樸素的數量對比在支撐著大家:你進去的時間短,處理的東西就少;你進去的時間長,處理的東西就多。” “而且檢測小組的同志們也很節儉。因為一件幾百塊的防護服只能用一次,出來再進去就得用新的。大家為了省錢,經常是能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有時候我就勸大家出來休息一下,他們因為舍不得一套防護服,就一直挺著。”李偉昊感慨道,大家的“懂事”和“節儉”讓人心疼,從接收標本到核對信息,從核酸提取到擴增檢測,這看起來每個有條不紊的操作程序以及百分百核酸檢測準確性的背后,都是大家汗水的澆灌。 “每一次進實驗室,都是對自己的巨大挑戰。”正在休息的檢測人員閆永飛說,在近30度的密閉實驗室中,檢測人員一工作起來就是四、五個小時,不能休息不能喝水進食,而當再一次脫下十幾斤重的防護用品走出實驗室時,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衫。她回憶上次結束一批實驗出來后,自己雖然“渴得要命”,但顧不上喝水,先坐椅子上歇了十分鐘。“在里面太悶,時間長,難受的有點受不了,那時我感覺只想出來先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閆永飛說。 ![]() ![]()
2月15日上午9點多,記者隔著門窗見到的實驗室內檢測小組人員三人分別是黃亮、趙麗萍、陳杰,當天上午,他們從8點進去,一直到12點多才出來。記者了解到,這奮戰在一線檢測的3人小組中,黃亮、趙麗萍是夫妻關系。 1月22日,黃亮作為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副科長參加檢測小組,擔任起全市病毒樣本檢測工作。沒多久,同在市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治科實驗室工作的趙麗萍,面對兇猛的疫情,也毅然申請加入檢驗小組。夫妻二人有兩個孩子,小的不滿3歲,但他們選擇并肩戰斗,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2點多,三人從實驗室出來后,太過疲憊,就委托李偉昊等人代為接受采訪。 “汗流浹背、筋疲力竭是檢測人員的常態,大家經常是累得胳膊抬不起來,也累得不想說話。這些天來,實驗是一波接著一波,從未斷過。大家每天只能睡個2、3個小時,又得再次進入工作,都是有機會就打個盹兒,恢復一下精力。”李偉昊說,有時他們會開玩笑地說,要戰勝機器,因為雖然實驗室內機器不停運轉,可能又遇到故障,但人可以倒班連軸轉,“一定能比機器強”。
李偉昊介紹,不僅是黃亮、趙麗萍二人,市疾控中心檢測人員中,也有許多感人事跡。楊國興丟下正在發燒的兒子,第一時間投入戰斗;閆永飛把年幼的孩子讓老人照顧,曾連續工作20多個小時;新引進的人員趙倍蓓、劉鴻昌也主動申請加入檢測一線…… 延伸閱讀推薦——
1、全民抵御疫情☆倡導家中辦公 精選18個創業好項目與平臺——期待與您早日聯手合作共贏 相信總有一項適合您
3、幫您快速申報(中國綠色委員會 — 榮譽匾牌證書)誠征各地代理
4、幫您快速申報 中國酒文化研究委員會榮譽匾牌證書 誠征全國代理
5、僅需5.8萬元就可通過CCTV播出1個月和GJTV等百家媒體聯合展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