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新聞采編網 訊:冬至那日,天氣晴好。北京婦幼醫院的空氣里,彌漫著熟悉的消毒水的味道。護士孫敏低頭不斷刷新著醫朋APP,她在等人。這一單陪診結束,她的醫朋賬戶將有150元入賬。 沒錯,她在做兼職。今年4月,孫敏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條關于醫朋的信息,這個直接連接醫護人員和患者的移動醫療平臺從此走進了她的人生。 孫敏今年26歲,來自山東省一個三線小城市。護理專業畢業后,為了進北京一家社區醫院,孫敏考取了護士從業資格相關證件。對父母而言,孫敏已然是自己的驕傲。 然而,父母的期許卻成為孫敏心里的結,如鯁在喉。孫敏說,當初自己青春無懼,沖破一切阻力堅持留在北京,就是因為心中還懷有夢想,而現在年奔三十,仍然無法脫離月光一族。她常常問自己:堅持留在北京是對是錯?自己的前途究竟在哪里? 孫敏所在的科室實行兩班倒,一個班12小時,一周只上三到四天班,其中有一個夜班。孫敏說,為了不讓時間白白浪費,她曾利用空余時間當過禮儀小姐,做過酒吧服務生,直到結緣醫朋兼職陪診,她才知道原來還可以做些專業性更強、更有意義的兼職。 “壓力山大”,白衣天使幸福感低 收入低、壓力大的不只孫敏一個,這似乎已經成為整個護士行業的共性。 今年12月15日,一則題為“合肥上百名醫護集體罷工,質疑醫院同工不同酬”的消息引起人們的關注。 事件起因是同為護士,在編人員基本工資3500元,聘用人員卻只有1400-1900元不等。從去年10月份開始,在編人員按照工齡每人得到300-900元不等的提薪,而聘用人員是不包含在內的。 護士小趙向記者抱怨:“一個夜班,漫長的十多個小時,熬得人心力交瘁也只有區區那么一點夜班費,累也就算了,同樣的工作,在不在編收入差距那么大,換誰都會覺得不平衡!” 醫朋表示,這樣的現象不是個例,而是整個醫護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據中國護士網報道,廣東超八成護士認為自己不被尊重,25.1%的護士調查前半年內曾受到過患者辱罵或者肢體暴力,僅19.0%的護士認為“社會尊重護士職業”。 孫敏曾在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話:護士這個曾被認為是太陽底下最偉大的職業,現在卻成了幸福感最低的職業之一! 拿什么拯救你,折翼的天使? 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辛苦工作得不到尊重,當工作變成抱怨和煎熬,白衣天使們還有什么出路可尋? 出租車行業面臨經營困境的時候,Uber、滴滴等平臺粉墨登場,如果Uber模式殺入醫護行業,又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今年7月,前瞻產業研究院在報告中稱:“醫療服務行業雖然步伐稍顯滯后,但我們依然看好互聯網背景下醫療服務行業O2O商業模式的發展及推廣。” 醫朋APP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業內人士表示,醫朋借助互聯網O2O電子商務模式,利用互連網共享經濟,或許會徹底改變護士行業的現狀。 據醫朋APP負責人介紹,醫朋APP的前端與眾多粉絲患者相連,患者下單,后臺將患者信息進行人工整理后,第一時間發布到相對應的護士端,認證注冊的護士即可參與搶單。一次陪診一般只需要4小時,大概能獲得150元的補貼。“醫朋幫助護士把碎片化的時間變成了實際效益。” 加入醫朋半年以來,孫敏用休息時間接陪診服務,每月都能拿到兩千以上的酬勞。除此之外,醫朋護士端還有自己的圈子,大家都會在群里討論一些專業話題,或者在平時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她說:“陪診服務的同時,還可以學到很多和專業相關的知識,彌補專業知識的不足。而醫朋帶給我的,遠遠不止這些。” 有一個場景孫敏記憶猶新。在一次陪診過程中,患者阿姨在孫敏身上看到自己女兒的影子,結束時堅持繞道送孫敏回家,還特意致電醫朋對她提出表揚。那次經歷觸動了孫敏的心,“通過努力得到患者的認可和信任,真正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孫敏幾乎在一瞬間,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成就感和幸福感飆升。 孫敏就像是整個醫護行業的一個小小的像素點,或許醫朋存在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對一個像素點的渲染,那么在整個醫護行業的版圖里,醫朋又能抹上一筆什么樣的色彩?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