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段學勇)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際關系變得日益復雜;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重要組成部分——社區居民,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如何增進其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就成為全社會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2018年,北京市通州區社會工作委員會聯合北京市通州區春曉心理社會工作事務所共同開展了“心美通州”“社會心理服務節”項目。 該項目的服務涵蓋區域包括通州區4個街道2個鄉鎮共30社區,服務對象為全通州區社區社會工作者、社區居民以及常住人員。針對不同的需求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主題涉及家庭、婚姻、人際關系、工作、學習等諸多內容,為有需要的人們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務。 項目設立專職人員負責北京市心理服務聯合會通州分會管理運行,并積極培育我區心理服務人才和隊伍,為社區輸送心理服務人員。 服務項目內容主要包括:精準服務入人心:已在區服務中心和社區心理服務站開展心理咨詢個案服務達20人次;開展《了解你自己》——塔羅牌活動,了解內心深處的自己;針對于政府窗口部門的《時光奏鳴曲》,利用音樂來對心理困境者進行治療;針對職業女性打造的《心靈之舞》舞動治療;《誰知我心》——繪畫藝術治療,開展社工繪畫治療培訓,幫助社工學習使用房樹人、FDT等繪畫閱讀技術,幫助心理困境人士和兒童疏導心理問題,同時也使他們自己掌握減壓賦能技術;《一沙一世界》——沙游活動。通過開展沙盤活動不僅僅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能夠廣泛地適應諸多心理疾病工作,而且也是心理教育的一種技術,沙盤游戲療法是促進青少年心理發展最有效方法之一,在培養自信與健全人格,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將心理健康知識“十進”到身邊,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覆蓋到進學校、進光榮院、進福利院、進醫院、進敬老院、進企業、進軍隊等“十進工程”,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為群眾解答心理困惑,將心理服務覆蓋到全區的更多方面。 心理和諧關乎社會和諧,心理教育和保健影響著全民素質的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把“和諧社區、和諧家庭”等和諧創建活動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合起來。“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詢網絡,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心理健康進社區,打造和諧社區”抓住了和諧心理建構主題,抓住了社區建設主題,并把兩者結合起來,是一種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路徑的探索。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