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這是南國的馬蘭花文化節。南國的馬蘭,又稱紫菊,遍生江河湖畔和田畈,嫩時莖葉可食用,五月開始,綠葉叢中盛開淡紫色的小花,直至霜凍嚴寒才謝落。時至金秋十月,田野河畔仍是綠中有紫,呈現一片撩人的生機。
![]() 首屆“中國·白洋馬蘭花文化節”,2018年10月7日在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白洋村隆重開幕。節慶活動以中央關于建設美麗鄉村精神為指導,弘揚傳統文化,促進旅游發展,展示了皖南鄉村風采。 ![]() ![]() 節慶活動中最靚麗的風景是池州市旗袍協會13名美女在風景如畫的白洋河畔走秀,以綠水青山為背景,以河畔光滑如玉的鵝卵石上為舞臺,身邊是金黃色的芭茅,還有微風中輕輕搖曳的馬蘭花……獨具古韻的美女和旗袍婀娜的身姿,將千年古鎮和水碼頭的纏綿歲月再度重現。 河中竹排上民歌對唱也很有特色,歡快的民歌和甜美的黃梅戲在大山中回蕩,把河水中詠唱的成群的大白鵝都吸引過來比歌喉…… “重走白洋古徽道”節目也吸引了很多游客。自古這里是著名的水馬碼頭,一條古徽道連接著山里山外數百個村莊。人們試著穿草鞋,挑擔子,有的挑稻蘿,有的挑水桶,還有挑柴火的,走在崎嶇的山間小路上,體驗祖先的勞動生活。路過一口千年古井,停下來,喝一碗甘甜清冽的古井水,聽白發老翁講遠古的的故事和傳說。 ![]() 河里還有鸕鶿(魚鷹、魚老鴉)在捕魚。這是本地的村民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世代相傳著。一葉兩頭翹起的小舟,矯健的魚鷹、迅捷的魚兒、黝黑的漁夫、綠水青山,構成了一幅完美動人的和諧畫卷。 水中一有動靜,魚鷹們就一頭扎進水里,一會就鉆出了水面,喉嚨里塞滿了魚。而捕魚時,魚鷹們的脖子上,通常套有一根麻織的細繩子,以防它們私吞大魚。眼疾手快的漁夫一手抄回子、把魚頭抄進去,一手抓鷹把魚扔進艙里;順手拿出一條小魚填進魚鷹嘴,用手一抻皮條的活扣、將其皮囊解開,小魚便進了其胃中……鸕鶿捕魚是人和自然的完美杰作,是對生態和環境的保護,也是即將消失的農耕文化。 ![]() 節慶活動好戲連臺,這天,中共池州天力媽媽兒童關愛中心支部委員會在此舉行揭牌儀式。池州民政局有關領導參加揭牌儀式。中共池州天力媽媽兒童關愛中心支部委員會2018年9月14日,經池州市社會組織綜合委員會批準設立。 池州天力媽媽兒童關愛中心,由吳紅雅(天力媽媽)發起成立。吳紅雅也是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天力基金發起人,原(中國科協)大眾科技報記者。2004年愛女“天力”去世后,以“天力媽媽”名義投身公益慈善事業,從”少女救助”到“中國單親媽媽服務中心”,貢獻了全部收入和積蓄后,2011年裸捐出北京最后的房產發起成立中國婦基會天力基金。2013年,回到故鄉安徽池州貴池里山街道白洋村定居,在如詩如畫的白洋河畔建立了愛心基地,發動志愿者,幫留守兒童輔導功課,學習傳統文化國學經典,學習鋼琴、古琴、葫蘆絲、笛子、戲曲、聲樂、舞蹈、美術、書法等。 這天的喜慶舞臺上,池州天力媽媽兒童關愛中心的志愿者代表和留守兒童代表都登臺表演了精彩文藝節目,最后,節慶活動在一曲大合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聲中落下帷幕。 附:天力媽媽詩作 《相約2018首屆中國白洋馬蘭花文化節》 “馬蘭花,馬蘭花, 風吹雨打都不怕, 勤勞的人在說話, 請你馬上就開花”。 都喜愛鮮美的“馬蘭頭”, 都會唱那“馬蘭開花二十一” 可有多少人真的見過馬蘭花? 哦,來吧, 到白洋河畔來, 這里的馬蘭正在開花! 啊,白洋河,我的母親河, 河畔是馬蘭, 它靜靜地開放, 高貴又妖嬈, 淡淡的顏色, 淡淡的清香, 輕輕地向人們訴說著她的故事。 馬蘭花,馬蘭花, 這清雅的名字, 只聽一次就會牢牢銘記; 這樸實的容貌, 只見一回便印在心底。 白洋河畔的馬蘭, 大多來自秋浦河、龍舒河和長江兩岸 烏石,雍溪,灰坑,黃田,寶賽,李陽,還有安慶長風, 來到白洋河畔落腳生根, 根攀根,手挽手,心連心, 你擁著我,我抱著你, 在藍天白云下幸福地呼吸, 在青山綠水間優雅地沉醉, 歷經狂風暴雨和山洪水的洗禮, 和天力媽媽一起 守護著白洋村的美麗。 馬蘭 無論她的出身 遙望對岸大山上的松竹的驕傲 風中怒放著自己孤獨的美麗 你不得不驚訝她的素顏征服了高貴 馬蘭 高貴而謙卑的馬蘭, 微笑著面對群雞的踐踏和摧殘 坦蕩地承受世間的許多不公不正 依舊顧盼生姿 因為她深情地眷戀著 母親的胸膛 用花的故事 憑添了白洋的傳奇 千年古鎮白洋村, 古代,出過父子宰相 皇帝路過都要恭敬地下馬; 今天,誕生過共和國的將軍夏國富 讓故鄉白洋名揚四海。 啊,馬蘭花 白洋河畔的馬蘭花, 你讓人一見就鐘情, 看一眼就終生難忘。 中國,安徽,池州,白洋, 這是你來了就不會后悔的地方, 是你走了就會留戀的地方。 這是一片煥發著生機, 彰顯著無限魅力, 催生著活力的熱土, 是皖南大山里的最美鄉村! 啊,朋友, 2018年國慶,首屆白洋馬蘭花文化節, 歡迎您的到來——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