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金銀花更名 讓新化上萬農民“逃離家園”
新化滿目蒼涼的金銀花基地
據調查,南方金銀花的更名,國家級貧困縣新化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2010年產值達到3億元。今年產值只有1千多萬元。大量的種植戶血本無歸,上萬花農“逃離家園”。
上萬花農“逃離家園”
今春,新化縣桑梓鄉農民吳育松帶著老婆兒子準備外出打工。據介紹,2009年,他一家的金銀花收入超過50萬元,2012年不到5萬元,去年不到4000元,別無選擇,只好棄種金銀花,“逃離家園”外出打工。
吳育松在外務工半輩子賺的一百多萬全虧在了金銀花產業,像吳育松這樣的種植戶在新化比比皆是。
據新化中藥材協會會長劉唐奇介紹,在新化奉家、水車、天門等鄉鎮,去年被遺棄的金銀花生產基地超過3萬畝,直接經濟損失上億元。上萬的依靠金銀花產業生存的農民只能外出謀生。
規模種植戶血本無歸
新化中藥材協會副會長尹政坤的合作社有6000多畝金銀花,他說,以前一畝產值1萬多元,除去成本還能賺二千元左右,老百姓積極性很高。但是,現在一畝要虧600元錢左右。“因為投入了成本,不管又不行。”
尹政坤說,2013年濕花3元一公斤,干花每公斤16元,這個價格相比當年是天壤之別,前些年每公斤干花賣80元,價高時賣過200元。
“種植金銀花需要貼錢來管理,大量農民放棄管理。”尹政坤說,今年金銀花嚴重減產,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只收了60來噸。 據新化農業局的工作人員謝建輝介紹,價高時,農民精心管理,產量達到3千多噸花,產值達到3億多元。今年產量400來噸。投入該產業達到八千多戶,所有的種植戶都“血本無歸。”
曾經是貧困縣的“致富花”
隆回縣小沙江鎮擁有全國最早、最大的金銀花經營市場,上世紀90年代初,就成為全省有名的富裕鎮。而與之相臨的新化奉家、天門等鄉鎮則是國家級貧困縣新化縣中貧困鄉鎮。
受其影響,與小沙江鎮接壤的水車、奉家以及與它們相鄰的天門、文田等鄉鎮,農民自發開發荒山,種植金銀花,引起新化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打造金銀花大產業”,成為新化西部山區的致富現實選擇。到2010年,新化縣擁有金銀花生產基地約8萬畝,產值3億多元。
誰也沒有料到,正值多數金銀花基地迎來出產高峰期的2011年,金銀花產品開始滯銷,價格跌入低谷。究其原因,由于2005版《中國藥典》將南方“金銀花”更名為“山銀花”引發爭議以及部分商家網絡炒作等因素,“金銀花”價格一落千丈,“致富花”變成了“傷心花”。
2010版《藥典》頒布以后使用金銀花做原料的中成藥藥品有451個,使用山銀花做原料的中成藥藥品只有14個。劉唐奇說,“藥典委一字之差,把新化貧困地區的花農們的生計逼到了絕路。”
花農:力挺新化“猛子” 為南方金銀花正名
眼下,正是金銀花干花上市時節。走進新化奉家月光村的金銀花基地,因無人管理,雜草叢生,樹枝枯萎,滿目蒼夷。金銀花的網上的更名之爭。在這個小山村里也傳遍了。
“感謝新化老鄉陸群,我們力挺他,他為我們花農代言,希望他能為南方金銀花正名。”種植戶孫毅中說。
“逃離家園”的吳育松也打來電話說,藥典委把我們逼入了絕路,陸群是我們的救星,感謝他為我們農民說話,堅決支持他。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