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不怕近黃昏?;ㄖx花會開,青春會回來。”當我們感到生活平庸,時光蹉跎,無所追求時,劉士洪老人卻不怕艱辛,執著文史資料收集,以其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勇于奉獻的情懷,書寫著自己的“金色晚年”——
劉士洪:古蓼文史資料的“寶貝”
在霍邱有一位老人,他不是高官卸任,也非學界名流,卻名氣不小。離休后的30年時間里,他矢志于霍邱史料的搶救、挖掘、收集和整理,編輯出書36冊,搜集照片資料271幅,編輯出版《王青士烈士畫傳》、《李特烈士畫傳》、《胡寅旭烈士畫傳》和《王冶秋畫傳》4部,撰稿參與拍攝《崢嶸歲月》、《魂斷天山》、《王青士血染龍華》、《胡寅旭禹王臺遇刺》4部電視專題片,堪稱是霍邱文史資料的“寶貝”,這位老人就是安徽省老有所為精英獎獲得者劉士洪。
花甲起步 鐘情史料
劉士洪今年已82歲高齡,1957年在當時的《霍邱報》社當編輯時被錯劃為右派,1978年平反。1983年,劉老從縣廣播站編輯崗位上離休。他離而不休,先后參加了縣地方志辦公室、縣政協等10多家單位搜集、整理和編撰史料工作。從那時開始,每當他目睹一些文史資料的流失、湮沒,非常痛心。于是,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搶救這些寶貴的史料。22年沒有摸過筆了,能行嗎?他這樣一遍一遍地在內心問著自己。反復叩問后,他毅然地踏上了這條艱難的漫漫征途。 直面史實 告慰忠魂
1985年,劉老應聘為縣民政局烈士史料調查員。他一人單槍匹馬,調訪整理烈士史料,共完成18卷。其中征集到王青士烈士曾是中共北平市委書記的寶貴資料。據《北京革命史大事記》記載:“1930年5月18日,中共順直省委指示對北平市委進行改組,胡錫奎調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由團市委書記王青士接任市委書記,市委常委5人,侯補3人,下設東城、西城兩個區委。”霍邱已經把在霍邱保衛戰失利押解到南京被槍殺的城區蘇維埃主席蔡文寶、縣工會委員長徐鳳章和革命法庭庭長曾憲榜追認為烈士,而南京雨花臺烈士資料館檔案里,只承認曾、徐是烈士,蘇剛達寫的材料卻說蔡文寶是叛徒。為此,劉老走訪黃巖等一起被捕的等知情人,又馬不停蹄趕赴廣州面見蘇剛達求證,最終為蔡文寶平反。省民政廳在“烈士調查簡訊”中評價劉老:“南粵勝景不能動其心,千里奔波不能挫其志,這樣的調查員實難能可貴。”胡寅旭原是省法政學校校長,為聲援安慶六二學運而被軍閥所暗殺。劉老查閱到1925年的申報作為證據,便整理好資料專卷,報請省民政廳并附烈士遺物照片,使胡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此外,王青士遺孀裴蔭青自1954年離霍邱到武漢與女兒女婿一起生活后,縣民政局一直未給辦轉烈屬關系。1986年裴蔭青向劉老提及此事,劉老立即寫報告給省委組織部,引起省政府高度重視,立即召開省長緊急辦公會議,由省民政廳會同縣民政局,很快補辦了轉移烈屬關系,并向裴蔭青送了3千元慰問金。 李特平反 功不可沒
紅四方面軍參謀長、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常委、西路軍參謀長李特是霍邱人,1938年1月在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市)被錯殺。1988年4月受曾任縣政協主席何長學之托,劉老開始調訪李特的歷史資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搜集李特資料并加以佐證,劉老進行了大量工作,走訪對象大多是李特往昔的戰友,“我只是一位普通的離休老人,訪問這些將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事實的確如此,從那時起,他一訪就是6年。6年里,他先后八進北京、西出陽關奔新疆,往返東西南北周邊城鎮農村,走訪27個軍政機關,21位解放軍高級將領,查閱中央檔案館和8個省市檔案館、圖書館,共獲得檔案資料36份,口碑資料43份,上報給紅四方面軍戰史修改辦公室,終于使李特得以平反昭雪,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從1990年2月開始《皖西日報》以《魂斷天山》連載了劉老寫的李特生平事跡?!?a style="background-image: none; border-bottom: 0px; position: static; border-left: 0p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display: inline; color: rgb(0,0,240); font-size: 16px; border-top: 0px; border-right: 0px; text-decoration: none; padding-top: 0px" target="_blank">安徽黨史人物傳》等多家黨刊轉載了李特生平事跡,1996年12月《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刊登了劉老寫的李特辭條。1999年第1期《炎黃春秋》發表了劉士洪的《西路軍參謀長李特被錯殺追蹤》,作家文摘等十幾家媒體予以轉載。紅四方面軍歷史研究會副會長來霍邱訪問劉老說:“紅軍高級指揮員資料都是部隊提供的,唯有李特是您提供的。真不容易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