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0歲男人小心“更年期危機” “男性健康日”剛剛過去。許多邁入不惑之年的男性會經常困惑:“最近為何變得如此健忘、易怒?為什么性能力逐漸下降,精神和體力都大不如從前,肚子也大了,是不是提早衰老了?”其實,這些未老先衰的癥狀,很有可能就是男性“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癥”在作祟,也就是俗稱的“男性更年期”。 中老年受困“男性更年期危機” “男性睪酮在四十歲以后會開始減少。”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周少虎教授介紹說,“在醫學上,我們稱之為男性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癥(Late-Onset Hypogonadism),英文簡稱LOH,也可以叫做男性更年期綜合征,”這不僅會嚴重影響了男性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有損生活質量,還與代謝綜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相關,甚至還可能影響壽命。這一疾病在中國狀況到底如何?周少虎教授介紹說,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目前我國40歲以上男性LOH發病率高達11.6%。以此推算,目前廣東戶籍人口中就有近100萬的LOH患者。 諱疾忌醫 治療和用藥有誤區盡管我國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癥患者眾多,但大多數人對此缺乏認識和重視。周教授總結了以下三點關于雄激素缺乏治療和用藥的誤區: 諱疾忌醫:大多數中國男性對雄激素缺乏的癥狀沒有正確認識,誤以為雄激素缺乏就是勃起障礙,或者是正常衰老現象,羞于開口就醫。專家建議,如果出現疑似雄激素缺乏的癥狀,一定要破除心理障礙,及時到醫院檢查并接受科學治療。 過分依賴食補:牛鞭、番茄紅素、大補丸……一些患者過分依賴食補,迷信民間偏方,甚至當身體明顯出現不適的癥狀時,還不去醫院就醫。專家建議,患者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了解自身雄激素缺乏的實際狀況,遵醫囑服藥,視具體情況可輔以食補及中藥療法。 對激素類藥物治療的偏見:許多患者普遍擔心激素會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對激素類藥物心存抵觸。事實上,只要正確選擇激素類藥物并遵醫囑服藥,便可充分發揮其療效,醫治疾病,對身體是利大于弊的。 周少虎教授強調,除了公眾對這一疾病感到陌生,在臨床方面,由于中國對“男性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癥”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還沒有公認的國人診斷標準,給醫生的臨床診治和治療帶來了難度。 積極應對,規范治療 專家建議,40歲以上的男性一旦發現問題或有所懷疑,ADAM量表(即中老年男性雄激素缺乏調查表,見附2)自測是個既簡單又方便的途徑,一旦問卷呈陽性,就應該及時并盡早前往正規醫院的男科或泌尿外科檢查。對于已經確診的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積極、專業的治療措施,做到盡早發現,正確診治。《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癥診療專家共識》指出:目前,睪酮補充治療是針對這一疾病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它是通過外源性的雄激素藥物制劑安特爾(主要成分是十一酸睪酮)補充治療,緩解由于部分睪酮缺乏而導致的生理變化及臨床癥狀。簡單地說,就是從根源上激活男性精力的源泉,從根本上改善男性生活質量。 “中老年不應該是男性走向衰老的中轉站,而是‘精力’人生的又一次加油站。”專家呼吁,希望社會各界,包括醫生、患者和大眾都能對遲發性性腺功能減退癥予以關注和正視,并在專家共識的指導下對疾病進行積極預防和規范診療。 (楊廣) (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