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7日,由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主辦的“祖國在我心中——第五屆全國榜書展”在民族文化宮展覽館開幕。 一進展覽館西廳,迎面一幅縱1.5米,橫5米的山水巨作吸引了觀眾們的目光,大家在作品前駐足觀賞,拍照合影。 巨幅山水,氣勢恢弘 這幅名為《山河萬里盡朝暉》的畫卷,是著名畫家楊光老師為本次大展精心創作的主題山水畫。此幅作品,在作品形象的描繪上強調骨法用筆,嶙峋的峭壁,巍峨的峰巒,蜿蜒的長城......皆以遒勁凝重的線條寫出,輔以墨法的變化,墨色干濕、濃淡、黑白對比多變而統一,繁復而不亂。畫面構圖以高遠和深遠為主,傳達出崇高悠遠的視覺效果。細細觀賞這幅佳作,但見山腳下,蒼松挺拔,草木豐茂,巨石兀立,氣象森然,亂石之間,激流爭喧;山間飛瀑掛壁,澄白如練,云遮霧繞,縹緲綿遠;遠望,重巖疊嶂,峰巒起伏,萬里長城似一條巨龍飛舞于群山之巔。極目云天外,曙光初照,紅霞滿天,云蒸霞蔚,氣象萬千。作者將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和對祖國更加繁榮強盛的期盼融入作品之中,感情真摯,意境宏闊,帶給觀眾心靈的震撼。 左二起:劉永治上將、楊光、張興業中將、榜書藝術委員會苗小龍會長、李鐸書法藝術研究會李少青會長、著名畫家孫泳新 古人有說:“畫者,不徒圖形,更在于寫真。若圖其形而未有寫其神,標本也;若畫山水,只寫山之形狀,未有寫山之氣勢,地輿論也。”楊光老師的畫作,善于從客觀自然中獲得創作資源和汲取靈感,通過心靈的體驗,來創造與客觀物象“似與不似”的意象,傳達某種理念和情感,所以說他的畫不唯是從直接寫生來,而是師法古人、師法自然基礎上重視表現自己心境的創造真我的表達。民政部原副部長張文范先生這樣評價楊光老師:“楊光在書畫藝術上取得的成績是和他的好學與勤奮分不開的。他善于向古今優秀的藝術家學習,從他們的身上和作品中汲取有益的營養;他勤于思考,勤于創作,速寫更是走到哪里畫到哪里。我喜歡他的為人真誠質樸;我喜歡他的作品生動感人。我期待他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書畫作品。中央國家機關美協主席王闊海先生贊其作品:“師法造化,中得心源,心游萬仞,吞吐八荒,境由心造,吐我胸中之塊壘。”中國山水畫研究院陳克永院長稱其山水畫:“造型準確,意境幽深,筆墨靈動,得自然之神韻。” 展覽現場,人流涌動 在民族文化宮展覽現場,有幸遇到楊光老師,聆聽了他對書畫創作的理念和感悟,受益匪淺。談到他這次創作的主題山水畫《山河萬里盡朝暉》時,他隨口吟詩一首,茲錄于下,作為這篇小文的結束語吧——“朝暉映紅赤縣天,群峰高聳云海間。濃墨重彩頌華夏,丹心一片寄山川。” 《中國國家藝術》雜志總編輯吳東炬和畫家楊光老師 畫家介紹: 楊光,號吟風堂主人,山水畫家、書法家。 孫其峰先生為之題:“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 中央國家機關美協主席王闊海先生贊其作品:“師法造化,中得心源,心游萬仞,吞吐八荒,境由心造,吐我胸中之塊壘。” 中國山水畫研究院陳克永院長稱其山水畫:“造型準確,意境幽深,筆墨靈動,得自然之神韻。” 民政部原副部長張文范先生:“楊光在書畫藝術上取得的成績是和他的好學與勤奮分不開的。他善于向古今優秀的藝術家學習,從他們的身上和作品中汲取有益的營養;他勤于思考,勤于創作,速寫更是走到哪里畫到哪里。我喜歡他的為人真誠質樸;我喜歡他的作品生動感人。我期待他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書畫作品。” 現為: 中國社會藝術協會理事, 中國藝協榜書委員會副會長秘書長,國家開放大學書法學院研究員, 中國非遺書畫院藝術顧問, 北京翰墨百家書畫院副院長、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李鐸書法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2016年主持第四屆中華榜樣論壇。 2018年受邀赴云南《彩云之南千米書畫長卷》啟動儀式,開筆創作《祥云護山河》主題山水畫。 2018年8月在中國宋莊舉辦《煙云供養》個人山水畫展。 2018年12月作品入展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協會《愛我中華》書畫展 2019年1月在北京宋莊舉辦《云水禪心——楊光山水畫展》 2019年3月作品入展百年湖社日本東京書畫展 2019年3月作品入展李鐸書法藝術研究會首屆書法精品展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