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了 山的那邊,飄蕩著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與呼喚;山的那邊,充滿了孩子們對未來的憧憬與向往;山的那邊,有另一片需要我們用愛心去探索與奉獻的藍天。所以,江蘇科技大學伯藜支教團來了,秉承著“愛心接力,美的傳遞”的宗旨走進大山深處。20多個小時的火車路程,4個多小時的顛簸山路,滿是艱難險阻卻抵擋不住伯藜支教團的熱情。7月6日下午,江蘇科技大學伯藜支教團正式抵達四川巴中通江縣長坪鄉中心小學。 伯藜支教團出征合影。 張藝 攝 開班儀式 7月8日下午,江蘇科技大學伯藜支教團開班儀式在四川巴中通江縣長坪鄉中心小學操場舉行。長坪鄉副鄉長郭曉、長坪鄉中心小學校長楊洪波、江蘇科技大學助學管理科科長兼伯藜學社指導老師蔣薇薇、伯藜支教團及三百余名學生和家長參加此次開班儀式,伯藜支教團成員魏雅婷主持本次開班儀式。 首先,長坪鄉中心小學校長楊洪波代表全校師生對伯藜支教團的到來表示熱烈地歡迎,雖然學校的硬件條件有限,但對于支教團的教學工作仍會不遺余力,盡力滿足支教活動的需求。 而后,江蘇科技大學助學管理科科長蔣薇薇對長坪鄉政府和長坪鄉中心小學為本次支教提供的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表示支教團一定竭盡所能傳播知識、拓寬孩子們的視野、豐富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幫助孩子們樹立走出大山的理想,筑夢未來。同時,蔣薇薇老師還詳細介紹了江蘇科技大學,鼓勵孩子們刻苦學習,相約江科大。 隨后正式進入簽約儀式,長坪鄉政府、長坪鄉中心小學、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就支教教學方案達成一致,并正式簽約,正式展開合作。 長坪鄉副鄉長郭曉對支教團充滿期待,希望支教團能夠傳播江蘇省先進的教育理念,助力長坪鄉地區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并呼吁家長積極配合支教團開展工作,減輕支教團的壓力。 支教道路阻且長,江蘇科技大學伯藜學社支教工作的順利進行,離不開當地政府和學校的支持,更離不開江蘇科技大學、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的關心和指導,開班儀式的圓滿結束只是開始,支教團成員不僅正在努力的成為一個有夢想的積極行動者,也正在將夢想傳播下去,相信支教團成員一定會發揚江科大船魂精神,不畏艱難,講好“支教故事”。 開班儀式合影。 劉潔媚 攝 招生報名。劉潔媚 攝 家長會。 蔣薇薇 攝 開學第一課 7月8日下午,開班儀式結束后,支教團成員和孩子們迎來了開學第一課。一聲聲“同學們好”“老師好”彰顯了小老師和同學們的熱情和活力。 第一課別開生面,每位支教團老師都給小朋友帶來了不一樣的驚喜和歡樂。支教團成員安瑄瑄的人文地理課帶同學們放眼世界,了解大山之外的風景,拓寬孩子們的視野;張鋼老師和魏雅婷老師的國學課帶同學們夢回漢唐,沉浸在唐詩宋詞的優美意境中,遨游《論語》的世界,領略孔孟之道;心靈手巧的蒲小娟老師,一雙巧手折乾坤,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折紙課。 安瑄瑄 攝 黃碧清老師的繪畫課,筆尖靈動,帶領小朋友們筆涂丹青頌心聲;潘榮信老師的奧數課引導同學們頭腦風暴,共同探索奧數的妙趣;最受歡迎的要屬韓文強老師的科學實驗課,木制的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同學們爭先恐后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科學實驗課。 蔣薇薇 攝 課間時光。 蔣薇薇 攝 據悉,江蘇科技大學伯藜支教團成員皆為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他們在國家和社會的資助下得以走進大學校園,學習上拼搏進取、生活上艱苦樸素,同時心懷感恩,積極響應學校三下鄉活動號召,走進貧困山區開展支教活動,反哺社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與擔當。自2016年起,他們的足跡已遍布河南、西藏、四川等省市,支教服務受益學生達九百余人次,支教事跡被中國青年報、西藏電視臺、江蘇教育發布、鎮江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支教團不遠千里,只為不辜負大山里孩子們的期盼;受助思源、獲獎思進、回饋社會,我們一直在路上。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