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何松文 張海波 牛偉 本報記者 龔振岳 文/攝 這個17歲的少年,板寸發型,臉龐黝黑,略顯瘦削,坐在一張薄薄的藍色塑料凳上,眼神畏縮。他打量了一圈屋子里的人,看到母親也在,頭開始慢慢下垂,幾乎要垂到棉衣的脖子里去。 眼看著自己的兒子手戴鐐銬,被一道鐵欄桿隔開,母親耿淑萍低頭抹起了眼淚。 昨天,記者跟隨送達批捕通知的民警,在看守所里見到了17歲的少年小馮,他因為和父親吵架負氣出走流浪,又在流浪期間沒錢上網而搶劫74歲老人,失手殺死了對方。(本報曾于2013年11月28日寧波城事5版進行報道) 案件回放 11月17日,余姚市蘭江街道三鳳橋村洪家岙拆遷地塊,74歲的鄭大爺躺在自家床上,滿臉是血,渾身冰涼。警方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17歲的小馮。 這個少年在安徽老家由奶奶照料長大,兩年前才被父母接到余姚。因為沉迷上網,他經常和父母發生爭執、離家出走。這一次,他離開家后游蕩了很多天。11月12日中午,他因為沒錢上網去搶劫,失手殺人。 直到民警找上門,小馮的父母才知道剛剛回家不久的兒子犯下了彌天大錯。 進屋準備搶劫時 他怕得手都在抖 昨天,母親耿淑萍進到審訊室,看到兒子的第一句話:“你到底有沒有殺人?” 耿淑萍曾經固執地認為兒子不會殺人。但是,小馮的敘述,讓她徹底失望了。 “我沒想別的,就想著去弄點錢,上網。”小馮說,當時他知道在住的屋子附近,有一個老頭,一個人在家。于是他就翻窗進去,在一個柜子上面找到一雙手套,戴起來。“怕通過指紋找到我。”他告訴記者。 之后,小馮在另一個柜子上找到一本雜志,就坐在沙發上看了一會兒雜志。 “你不害怕嗎?”記者問。 “害怕,怕得手都在發抖。”小馮說,“我在地上撿了一塊磚頭,手抖得厲害,就找了鐵絲把磚頭綁在手上。”小馮說,找磚頭是為了防身。 然后,不可挽回的一幕發生了。 “我推開(房間的)門進去,就看到他(死者)在床上,醒了看著我。我怕他認出我,就用布蓋到(他)頭上,然后打他胸口。我用磚頭砸了他的頭五六下,他就不動了……”他沒想過磚頭會砸死人,只想把人砸暈就好。 在回憶當天事發前后的過程中,小馮的記憶異乎尋常地清晰,述說連貫,語氣平淡。然而在一旁一手撐著額頭、默默聽著的耿淑萍坐不住了,幾次想打斷小馮,都忍住了。 同時,說到這里,小馮中斷了和記者的的眼神溝通,他低下了頭。 他告訴記者:“(我)后悔。” 他沒有朋友 唯一的愛好就是上網看小說 面對著這個17歲的少年,記者一時間不知道該跟他說些什么。問他關于父母、老家奶奶的問題,小馮的回答都很簡單——在老家,奶奶不識字,管不了他學習;在余姚,爸爸媽媽管他,看他上網時間長了會罵他;他在老家或余姚都沒有朋友…… 記者問他:“那你平時上網都干些什么?玩游戲?”他眼神亮了一下:“看小說。玄幻、網游,什么都看。” 記者問他,是不是覺得跟爸爸媽媽沒什么話好說,只有看小說才痛快?他看了一眼母親,猶猶豫豫地從嘴里吐出一個“嗯……” 他沉默了一會,繼續說:“看小說不能當飯吃,應該要好好工作的……對不起那個人(死者)……” 小馮告訴記者,每次跟父母吵架,爸爸會說“把你趕出去”,他也就真的離家出走。在外面他會撿破爛,一天二三十塊,多的時候一百多塊也有。這些錢除了吃飯,都拿來通宵上網了。 “現在想想,還是跟爸爸媽媽待在一起好……” 談話進行到這里,已經無法再繼續下去,他似乎有點厭煩,眼神也變得木訥,盯著自己面前不遠的鐵欄桿,一動不動。 耿淑萍站了起來,隔著欄桿問:“衣服穿得暖不暖?上次送來的衣服鞋子收到了嗎?”小馮微微地點了點頭。 辦完手續之后,小馮轉過身去,沒有多看母親一眼,慢慢走出了審訊室。剛剛進來的時候,他是小跑著進來的。 父母為兒子辛苦打拼 卻發現和兒子漸行漸遠 從看守所出來,耿淑萍坐在車后排中間的位置,小心翼翼地收拾好自己的衣擺后,一動不動。這是一個謹小慎微的女人。 我們試著跟她說話,她無動于衷,表情肅然。直到我們談起兩夫妻在余姚打工的不容易。 “我們兩夫妻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出來了,那個時候多不容易啊……”耿淑萍說話聲音不大,但尖細的聲線敘述起來,十分清晰,“幸虧我老公有一門手藝,這才做起卷閘門生意。” 耿淑萍兩夫妻愿意吃苦,慢慢地也過上了好日子,家里還添置了一輛小面包車。她說,夫妻倆辛苦經營,就是為了能給兩個兒子更好的生活。 “(小馮)小學在余姚念到兩年級還是三年級,我們老家有事情,就把他帶回老家了。”耿淑萍說,之后他們一直聚少離多,“我記得小的時候他很活潑的,愛說話又愛動的,現在怎么會變成這樣的……” 小馮來余姚之后喜歡看小說,兩夫妻經常把手機讓給兒子,“一年里面起碼看小說看壞掉兩三部手機!”后來,小馮的父親就給他買了臺電腦,“我們就是想盡力什么都給他最好的……” 可是小馮看小說的癮頭越來越大,跟父母之間的交流幾乎真空。“跟他稍微說幾句話就不愿意搭理我們了,就說有代溝。大夏天的,我們都待在空調房里面,他就是不愿意一起待著,要玩電腦、看小說。晚上十點多我們要睡覺了,他把手機還給我們,自己說回房間睡覺,又偷偷跑到外面去上網。” 小馮長時間的上網,讓父親開始擔心,父子間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爭吵。 “每次他爸說他幾句,他就不說話,一回頭人就不見了,就跑出去了。每次我們都滿大街出去找,家里附近的每一個網吧我都熟悉了。大多數都找不回來,就算在路上遇到了,他看到我們就馬上頭也不回地跑走……” 耿淑萍說,今年春節小馮就離家出走過,一家人連個團圓飯都沒能吃上,“大年初一我就騎著電瓶車到處找人。今年中秋節,也一樣沒過成。” “我們想過給他請一個心理醫生,但是他自己不愿意!”說到這里,她滿臉疲憊。 辦案民警說: 他似乎還沒意識到自己做了什么 整個交流過程中,小馮給記者的感覺是沉默寡言,基本上有一問才會有一答,而且每次的回答幾乎都用最簡單的話,讓人聽起來近乎于“應付”。 陸警官,是此案的辦案民警。他和小馮有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他說,小馮被帶到看守所之后,出現過很明顯的情緒起伏:“雖然還是很少說話,但是經常焦躁不安地走來走去。” 而參與過抓捕小馮的陳警官說,抓捕當天,小馮跟著父母在親戚家吃飯。民警找到他時候,小馮正在附近的一家小賣部里買東西,他本能地開始劇烈地反抗。“他嘴里大聲喊著‘媽媽救我媽媽救我’,那個時候我感覺他應該是相對跟媽媽更親近一點。” 在陳警官的辦案經歷中,從來沒有遇到過小馮這樣的少年:“說他不成熟吧,他從小父母經常不在身邊,生存能力特別強,吃得起苦;但是說他成熟吧,因為從小就缺失真正的心靈上的關懷和溝通,又沒有父母在法律、道德上的言傳身教,這方面的意識特別淡薄。我審他的幾次,就感覺他好像還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究竟干了什么事情。”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