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網北京11月22日訊(實習記者 張志興)“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有技術的問題,還存在著觀念的問題。”22日上午,中歐城市博覽會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北京展覽館召開,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改革中心主任李鐵先生勾勒了中歐城鎮化合作當中一些非常現實的問題。
“城鎮化的問題是重大的戰略問題” “我想大家在城鎮的可持續發展當中確實面對著太多的問題,”李鐵表示,對于中國來講,城鎮化的問題確實是二十一世紀一個非常重大的戰略問題。 “所謂重大的戰略問題就涉及9億人口進入城市,納入城市化進程以后,他們將面臨著什么樣的生活,面對什么樣的就業,面臨著未來會有什么樣的挑戰。”李鐵坦言,在中國既要解決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就業問題,同時還要實現一種理想的可持續發展太艱難了。
“一方面我們在努力地向歐洲學習和趕超,甚至使我們的現代化水平提高。”李鐵表示,另一方面,還要解決中低收入人口面臨的基本生活和生存現狀。 對于城市發生的問題,是按照中國的方式還是歐洲的方式解決問題?李鐵說道,對于他們來講既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也要有一個思考的過程,還要有一個實踐的過程,這也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有技術的問題” 在李鐵看來,可持續發展和歐盟不一樣,歐盟所面臨的可持續發展更多的是技術上的問題,是管理和治理上的問題。而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有技術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清潔能源,低碳的材料,包括城市規劃的管理問題,可持續發展在中國就存在著觀念的問題。 “所謂觀念,就是綠色、低碳、可持續是視覺的還是資源配置的高效率,恐怕我們中國很多城市的市長并沒有深入理解這些事情。” 另外,李鐵也表示,技術、觀念之外還涉及到體制上的問題,我們不可能設想一任政府,一屆的市長通過短期的決策可以把一個城市轉變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長期趨勢。而這種短期的所謂一任任期內的可持續的效應反而會帶來大量資源的浪費。 “合作要轉化為企業的對接” “我們學習歐洲經驗,也不能僅僅停留在我們的視覺表象上,更多的要深入到它的制度結構、治理方式,深入到一個城市的管理方法,特別是實現以人為本的這種城鎮化的發展模式。”李鐵坦言,只有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恐怕我們的合作才可能得到成功。 另一方面,合作要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上,不僅僅是一種理念和方法,還要轉化為企業的對接,城市之間的合作,使歐洲的高技術和中國更廣闊的城鎮化市場得以廣泛的結合,才能創造出巨大的、共贏的發展潛力。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