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歷史轉折地的新征程之光
——寫在貴州遵義供電局年售電量首破200億千瓦時之際 中商網貴州訊:烏江自歷史長河中奔涌逶迤而來,江畔紅色文化遺留的那盞小油燈如今愈發灼爍,將遵義的發展軸線引向新的時空。 有一種磅礴穿越時空。8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從這里走向成熟,實現了黨和紅軍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 有一種精神薪盡火傳。80多年后,戰斗的硝煙早已散去,擺在貴州遵義供電面前的是一次全新轉折:如何滿足民生需求、促進經濟增長,讓老區人民實現從物質生活到精神層面的瑰麗嬗變。 遵義供電局電力調度控制室墻面上的大型顯示屏中,兩串數字一直在些微跳動。這組數字顯示的是當前遵義電網年度售電量。12月9日下午3點38分,遵義供電局年售電量首破200億千瓦時。 “遵道行義 電亮名城”——在數字的見證下,遵義供電人用行動持續刷新著升級的民生刻度——從“一個不少”,到“一個不差”,從“用上電”到“用好電”,全力以赴滿足遵義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電力需要。 遵用心之道,實現承擔責任亮發展 12月的黔北寒意料峭,記者從遵義市區出發,沿著烏江岸行駛,兩岸絕壁傲立,谷底幽靜深切,峽中烏江綿延曲折,碧波潺潺。懸崖的半腰開鑿出一條公路,車輛就行駛在懸崖的半腰。沿路只見高聳的鐵塔在峰巒手手相連,蜿蜒的銀線在谷間縷縷交織。烏江巋然在此,唯有它,見證著一隊又一隊遵義南網人的工程建設者們,用腳印丈量的從平凡到崇高的距離。 在崎嶇的山路車行兩個小時后,記者來到了正在施工中的烏江古村落旅游扶貧開發項目。這里一條江水緊緊將其包裹著,三面環水,背靠青山,寧靜的尚嵇鎮被圍在其中。遠處供電員工正在給變電設備和線路進行例行檢查。 “項目建設工期緊張,一刻都離不開電。從前期建設到項目投運、升級,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到現在都沒為用電發愁過。”浙江烏鎮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駐遵義項目負責人陳極峰記得,今年夏季暴雨的一天,因景區建設人員操作不當導致整個工地全部停電,供電搶修小組只用了40分鐘就恢復供電,第一時間保障了施工臨時用電。深夜再利用項目停工的時間,更換了電纜。 “線路建設期間,供電員工處處替我們著想,提前聯系,做好各項服務。”烏江古村落旅游扶貧開發項目辦公室主任李秀萍連連稱贊。 遵義尚嵇供電所所長吳強基告訴記者,為保障旅游項目投運后的穩定運行,提高用電可靠性,該公司第一時間安排了六臺變壓器增容,并且開辟綠色通道,新建10千伏尚烏線和10千伏同烏線雙回路景區專用配套電網工程。“線路建設順利,預計今年底就能通電。”吳強基高興地說。 作為旅游產業精準扶貧的示范項目,烏江古村落景區正式運營后,年可接待游客200萬人以上,直接解決2000人以上就業,間接帶動8000余人就業,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0億元,帶動全區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00億元。 烏江從記憶之井流來,又從心靈之床流過,再向期盼之岸流去。它是浸潤黔北大地的活水,更是鼓蕩遵義人血脈的紅色源泉。如今這片曾經遍灑英烈鮮血的紅土地,將在電力的護航下,以一往無前的勇氣開啟脫貧攻堅新征程。 遵創新之道,實現自強不息亮榮耀 行走在遵義花茂村,只見整齊漂亮白墻黛瓦的黔北民居式的住宅樓,還有空氣中充斥著的花草的芳香,土陶的泥香,獨特的“鄉愁”味道。 在這個習近平總書記走訪牽掛的地方,村民萬永香等如今已過上了“步行上班族”“百萬創業者”的美好生活。全村人均年收入也從2012年的6478元增長到了今年的1.6萬元。 萬永香工作的地方,就在花茂村九豐農業園的觀光大棚里。因為種植著各種蔬菜水果,大棚里四季如春。她每天早上7點半上班,下午6點半下班,每月拿著2000多元的穩定收入,還有加班費,學會了不少大棚種菜的技術。 像這樣的現代化種植方式,對電力的依存度很高。一座暖意洋洋的蔬果大棚的建立、運轉,無時無刻離不開電力,“沒電沒空調菜就凍死了,沒電棚頂打不開曬不到太陽、沒電水泵沒法抽水到山頂沉淀……更是不能停電,否則菜苗要損失,我們的小西紅柿上市要賣8元一斤。”萬永香告訴記者。 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花茂村的腳步如飛,電網改造的步伐也從未停步。“十二五”以來,遵義供電局累計投入小康電建設資金560余萬元,新建10千伏線路15千米,改造低壓線路22千米,新增和增容配變4臺、容量1030千伏安,全村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鄉愁電力護衛隊”、“村電共建”服務窗口等創新服務得到了村民們的好口碑。 “在優質服務方面,我們分層分級設立網格化客戶經理1096名,覆蓋1995個村寨、社區,覆蓋率達100%;實施包片服務,派駐專職客戶經理入駐工業園區,及時解決客戶用電問題;建立客戶服務微信群486個,確保第一時間為轄區客戶提供用電辦理等供電服務。”遵義供電局市場營銷部副主任陳瑋介紹。 人網相依,枝葉關情。隨著遵義地方經濟的迅猛發展,遵義供電局不斷加大電網建設投資規模,2017年投資13.08億元用于遵義電網建設,是貴州省投資最多的地區。遵義供電局基建部主任石登位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渝黔高鐵四個牽引變配套工程、220千伏務川堡上輸變電工程等20多個主網以及中心村、低電壓等配網重點項目提前竣工投產,共新建或改造配網線路910公里、新增或改造配變2600臺,有效改善和提升了遵義主網網架結構。 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肩負全面小康的使命,心懷人民群眾的期盼,遵義供電人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勇挑重擔,奮力拼搏,抓實電力扶貧“四項行動”,充分發揮電力行業優勢,凝心聚力推進脫貧攻堅,勇做遵義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先鋒隊,全力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電力需要,為譜寫百姓富、生態美的遵道行義新篇章貢獻“南網力量”。(朱怡 鄭小紅 秦冰凌 )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