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坪村地處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安家鎮北部,與三臺縣相鄰,距鹽亭縣城47公里,距安家鎮約7公里。轄12個自然社,331戶1120人,黨員37人,設5個黨小組。全村共有勞力780個,常年外出務工420人,占勞力53.7%,共有耕地2270畝,主要人事傳統種養殖業,2014年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貧困戶79戶,190人。目前,全村共有低保戶57人,持證殘疾人27人,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6戶10人。
![]() 天空之下的安家鎮 走到青坪村委辦公室下面的汪家灣,大家便可以看到一片長勢良好的白鵝,當地群眾無不伸曲大姆指,夸夸他們的第一書記簡文峰。是他積極對接省、市、縣扶貧開發協會推薦的“蒲金下蛋白鵝”產業,為我們構建了一條短平快的致富項目。同時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殘疾人+貧困戶的模式,由公司提供種苗、技術并簽訂合同保底回收產品,村干部示范帶動貧困戶以圈養加散養結合的方式發展白鵝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青坪村是一個依靠傳統種養殖業的村莊,只能在增產不增收中緩慢前行,如何讓村民搭上脫貧奔康的快車,致富的路怎么走?引起了第一書記--綿陽市殘聯公室主任簡文峰的深深思考。 ![]() 走訪貧困戶 在簡文峰的帶領下一般人先后前往廣漢、江油、三臺、麻秧等地參觀學習,拓寬發展的視野,結合本村林草和秸桿資源豐富的特點,經縣扶貧開發協會引薦,對接綿陽市扶貧開發協會推薦發展“蒲金下蛋白鵝”產業,利用圈養和放養的方式,引導村民致富增收。然而面對當地個別群眾的不理解,簡文峰帶領群眾前往廣漢、三臺實地參觀,通過當地養殖的親筆算帳,了解到每養殖1000只“蒲金下蛋白鵝”,在兩年零兩個月后,除去所有成本外,能實現利潤22萬元左右,讓群眾打消了疑慮。 資金難題怎么破?整合國家產業扶貧資金、殘疾扶貧資金等和村干部入股的形式,籌集資金20萬元,在汪家灣周圍租用不污染環境的土地,搭建了彩鋼棚養殖場,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殘疾人+貧困戶的模式,種植青飼料、利用秸桿等進行飼養,同時由公司與養殖戶簽訂供種和回收合同。為減少養殖戶的的風險,他把購進的4000只白鵝由合作社統一集中規模飼養,以利防疫、治病和管理。對有養殖意愿的干部群眾,將幼鵝脫溫后,再分發到他們家中養殖,待積累一定經驗后在全村貧困戶中推廣,激發了全村群眾養殖的積極性,為年底全村實現養殖白鵝10000只打下了基礎。 ![]() 養殖的鵝 技術服務怎樣搞?為解決養殖中的技術難題,村上抽調合作社的年輕人蘇清元,跟班“蒲金下蛋白鵝”公司技術總監毛治金,進行為期半月的養殖場建設、脫溫技術管理、疾病防疫、精粗飼搭配、幼鵝喂養照料、溫度濕度把握、煤炭燃燒情況等學習,成為了一名名符其實的“土專家”,并在群眾中開展了5期飼養技術培訓,培訓農戶35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簡文峰立下了這樣的誓言,“目前,工作再難,我要下定決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把發展‘蒲金下蛋白鵝’產業搞起來,加快全村脫貧致富”。為了迅速發展白鵝產業,他把自己的鍋碗瓢盆、床鋪全部搬到了村辦公室,與技術人員一道堅持吃住在養殖場,探索白鵝的飼養規律。面對在綿陽家中孩子、愛人和父母,他不是一個好父親,也不是一個好丈夫,更不是一個好兒子。面對較少回家的人,全家人只能默默地給予支持。由于扶貧工作發展白鵝產業出色,安家鎮黨委、政府獎勵的10000元產業發展資金,投入了白鵝養殖發展,緩解了白鵝養殖發展資金緊缺的難題。群眾看到了簡書記發展白鵝產業的決心,紛紛參與到白鵝產業發展中,并配套發展農旅產業,跟著他致富奔康。 ![]() 鵝場全景 為確保2018年青坪村脫貧摘帽的奮斗目標,簡文峰表示,青坪村兩委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扶貧工作會議的有關精神,深入實施綿陽市精準扶貧戰略,始終堅持把產業扶貧緊密聯系起來,認真做好鹽亭縣安家鎮青坪村脫貧攻堅工作。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