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訊:為切身感受馬場鎮四村村的習俗風情,深入了解當地喪葬習俗的發展歷程。8月11日,湖州師范學院商學院“浙青春,正黔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一行人前往貴安新區四村村公益性公墓進行參觀和交流。 在四村村副主任的介紹中,團隊成員了解到此公墓是現如今貴安新區唯一公益性公墓,建造公墓是為了配合貴安新區的建設、改變少數名族的風俗人情和喪葬文化、解決土地資源稀缺的問題。當地政府從村民的切身利益出發,所有費用均由政府撥款建造,村民只需每年上交一定的管理費用即可。2013年1月1日,當地開始實行火葬政策,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據悉,該公墓占地面積達200畝,墓位總共有20000個,現已使用2000多墓位。 據了解,公墓目前歸屬于貴安新區社管局,當地監管部門不鼓勵村民放鞭炮,政府會免費發放菊花,折紙燒的也有專門的地方燒。村委會通過宣傳、開展講座、給予1000元喪葬費補貼等形式來改變當地村民傳統觀念。得益于村民的配合,經過當地相關不懈的改造,少數民族思想基本漢化,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同時,村民積極響應貴安新區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的號召,積極配合政府工作,實現土葬習俗向火葬習俗的轉變。 在政府與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漸摒棄了落后的習俗文化,四村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浙青春,正黔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致力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青春力量,提倡移風易俗、弘揚喪葬新文化。 通訊員:湯曉晨 祝紫薇 楊丹丹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