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洛川蘋果網(王志超)訊:家,是溫暖的陽光,可以融化掉心上的冰雪寒霜;家,是一潭清澈的溪水,能夠讓都市的心靈回歸安靜的;家,是一陣清風,讓人清爽舒適。菩堤鄉王家河村第一書記王偉的“家”非比尋常,422位家人的大家庭和睦,有愛,溫暖……
建新家、改新貌 自2017年6月王偉來到這個“家”,在短短3個月里,就讓這個家換上了“新衣”。“以前村子每逢下雨,各家門口就像‘南泥灣’一樣,舉步維艱。村里沒有一個象樣的活動場所,黨建室會議桌七扭八歪,隨時會坍塌的樣子。”村民告訴我們。王偉看到這個情況后,積極協調縣農業局、衛生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資金局、縣食品藥品監察大隊累計投入資金50余萬元,為王家河村修筑硬化巷道五條、修建高標準彩鋼房6間、維修黨建室、衛生室5間,并配備齊全新的會議桌椅和辦公設施。王偉自己出資購買了掃描復印打印一體機,實現了辦公自動化,解決了群眾為復印一張身份證要跑幾十里山路的問題。 群眾的“知心人” 在這三個月中,王偉長期駐村,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將群眾的問題放在第一位。不管有事沒事,每天都會帶著那本厚厚的記事本到村上轉一轉,特別是“議事臺”,那是他必去之地。因為在這個特殊的“議事臺”上,有聊家長里短的、有談村子今后發展的,還有關心國家時政的,總之在這里都能夠聽到村民最真實的心聲。他將自己融入其中,和大家一起談大事小事。村民也已將王偉當做自己親人,不管啥事都愿意找他來商量。村民李生世對我們說,“王書記工作方法很對頭,上次修路將自己門口空下,對此他很不理解。后來,王書記給我說因山上還有其他戶,只能修到主巷道以及有人居住的院落。經過書記這樣一解釋,我一想也對,要以大局為重。當即表態以后再不提此事”。這樣的事情很多,而這每一件事都清楚的記錄在王偉的記事本上。
當我們走進王偉的廚房,可以看到里面各種蔬菜因有盡有。他說:“每當我想起群眾為我送來的青菜、雞蛋和做好的小吃,想起中午喊我去家吃飯的大哥大嫂時,內心無比的溫暖。聽到他們說到‘這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這才是組織派來的黨的好干部’的贊許時,想起自己盡己綿薄之力幫助村民辦了一件件小事,群眾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覺得我得到了最大的快樂!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就要和村民心貼心,把村民當親人,把村子當家。扎根群眾,真正把幫扶工作干好,這樣村民才能信任你,才能使村民增收增資,盡快脫貧致富”。 出實招,大改觀 王家河村貧困戶宋子平居住的土窯洞,年久失修。城建部門鑒定為危房,改造項目為維修加固,經王偉到城鄉建設局大力爭取,將項目變更為原址翻建,同時進行原址翻建的還有馬武小組貧困戶馬潤飛兩家修建期間,王偉多次深入工地,督促查看工程進度,嚴把工程質量關,目前兩戶新建平房主體已完工,即將遷入新居。
針對王家河村留守人員中多為老弱病殘,且以骨關節病患居多的情況,王偉積極協調組織好縣上健康扶貧一對一服務和鄉衛生院45歲以上人員健康體檢的前提下,組織縣康復醫院、博愛醫院骨科、中醫科、內科、外科、B超、心電圖等19名醫護人員進村進行義診贈藥活動,兩家醫院現場診斷治療及贈送藥品價值共計12000余元,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考慮到王家河村的長久發展,他組織全體村干部及三名有發展大棚蔬菜水果意愿的農民在菩堤鄉政府的帶領下赴宜川縣英旺鄉學習大棚蔬菜水果和高附加值農作物栽植技術,赴黃連河林場學習林下農作物栽植技術。通過學習并結合王家河村實際情況,大力發展養殖與大棚菜產業,同時擬將對去年栽植的6畝雪桃面積進行擴充,通過內引外聯,招商引資等各種形式,努力尋求適合本村的農業產業發展項目,目前已有三家企業正在洽談。以此改變過去單打一的玉米種植為主業的農業生產模式,挖掘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村民增收致富。
“群眾事無小事,能幫助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我們感到很欣慰。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拉近與群眾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工作隊是為他們排憂解難、解決實際困難來的。只要是群眾的困難,我們工作隊都要義不容辭的幫助解決,只有這樣,群眾才不會把我們當外人。”王家河第一書記王偉說到。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