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訊:日前, 湖南新邵湘中旅游新村--白水洞村月亮湖、百果園、生態公園、游步道施工建設現場挖機轟鳴、人頭攢動,月亮湖生態農林項目正式全面啟動:1000畝土地流轉到位;497戶1509人委托幫扶協議全部簽訂;新邵縣副縣長李繁榮要求,搶抓發展機遇,科學規劃布局,強力推進生態扶貧。引導群眾脫貧致富,共創美好新生活。近年來,新邵縣認真貫徹省綠色崛起戰略,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發展思路,立足實際,打造生態扶貧靚麗新名片。片。![]() 圖為:省司法廳扶貧工作隊隊長、省律師協會秘書長周愛梧組織召開白水洞村民代表會議,
引導貧困群眾自立自強、走生態扶貧發展的道路。
理念: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白水洞村由白水、洞口、楊柳、曾家、樟木、石硤6個村合并而成,轄58個村民小組1562戶5386人。月亮湖生態扶貧項目覆蓋、委托幫扶白水洞村及周邊花亭子、陽水等共8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97戶1509人。該村地處新邵縣嚴塘鎮西面,距縣城7公里、市區15公里,屬邵陽市東部城市群半小時經濟圈。前有二廣、長韶婁、衡邵三條高速,后靠白水洞國家風景名勝區,交通便利、位置優越、山青水秀。省司法廳扶貧工作隊2015年駐村以來,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契合新邵縣“旅游全域化”主攻方向,構建了月亮湖生態扶貧的設想。為切實抓好項目實施,扶貧工作隊秉承“專業之事專家來做”的高品質、嚴要求,聘請湖南農業大學鄉村生態產業扶貧規劃項目組專家團隊進行規劃編制。項目組利用高科航拍手段,實地勘察,科學論證,堅持“因地制宜、保護優先、分區規劃、適度開發”原則,將生態保護、生態旅游、生態產業和生態環境教育功能有機結合起來,設計構想“一心”(月亮湖)、“兩帶”(兩條水系)、“三核”(森林生態公園、婚慶公園、風情商業街)“四軸”(貫穿該村的景觀廊道、車行道、健身道和自然廊道)和生態景觀、商貿旅游、現代服務、傳統農業種植、畜牧及能源生產、特色休閑六大產業分區,為推進生態扶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圖為:白水洞村月亮湖及休閑長廊區景觀生態扶貧規劃 ![]() 圖為:省司法廳扶貧工作隊員、省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教師嚴勇、曾家村支部書記曾慶武陪同
副縣長李繁榮、縣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周曙光等深入生態扶貧項目實地考察指導。
機制:鏈接貧困群眾,激發內生動力 如何把生態扶貧的理念宣傳到位、深入人心,轉化成貧困群眾的共同行動,是扶貧工作隊的重要課題。月亮湖生態項目設想一經提出,并非一帆風順,由于牽涉到土地流轉,利益分配,有些貧困戶集體觀念和社會責任意識淡化,“等靠要”小農思想抬頭,不愿意配合,也不愿意參與。扶貧工作隊充分相信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著力在“攏民心、集民智、聚民力”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攏民心。深入走訪、心入群眾,充分尊重群眾的期盼和訴求,把村民大會及時開到位,將項目規劃實施的知情權還給群眾,并把政策說細說透,把帳算清算明,讓大家既算好得實惠的小帳,又明白攻堅戰這盤大棋,從而凝聚人心,統一思想。。二是集民智。致力開展生態扶貧、土地流轉、法律事務等專題講座,有的放矢答疑解惑,千方百計求計問策;組織黨員組長和村民代表到長沙等周邊鄉村生態扶貧項目基地考察學習,開拓視野,借鑒經驗。三是聚民力。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增強村支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同時,大力培養選拔優秀青年、后備干部,鼓勵并通過他們帶動全村群眾齊心協力、干事創業。 目前,新邵縣月亮湖生態農林專業合作社已全面啟動,推行“產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依托產業基地,建立貧困戶以土地、勞動力、扶貧金融貸款折股分紅的委托幫扶利益連結機制,聘請專家指導,納入統一管理,積極營造全體群眾休戚相關、攜手共進的工作氛圍,充分調動了貧困群眾搶抓機遇、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
圖為:省司法廳廳長談敬純率隊赴白水洞村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效益:打造生態扶貧的靚麗名片白水洞村月亮湖生態扶貧項目,是白水洞國家風景名勝區的必經之地,順應國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要求,契合新邵旅游全域化的主攻方向,有利于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把整個白水洞村作為一個大景區、大花園進行全方位的規劃布局、建設管理,有利于打造生態扶貧的靚麗名片,推動片區村全面發展。 兩年來,省司法廳扶貧工作隊在廳長談敬純、廳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張浩等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積極整合人才、信息、技術、資金,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682萬元,遵循生態扶貧的總體規劃,堅持基礎先行、產業引領,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通過拆除廢墟、整理院落、空坪硬化、完善排污設施,花卉美化環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月亮湖湖泊生態系統全面開工,以成片水域為主,采用自然式駁岸,以游步道及木棧道為主要游覽途徑,設有親水設施及垂釣區,還可沿湖觀賞蛇形山、粉黛亂子草花田、黃桃林以及對岸花海等,成為白水洞國家風景名勝區的“前花園”;6口山塘1座水庫的修復完工以及溫家垅小溪的修復整理,為發展完善600畝太空蓮、紫玉淮山、黃桃等生態農業科技產業園提供了水資源條件,當夏日荷花別樣紅時,210畝太空蓮交相輝映,把白水洞村裝扮得格外美麗;50KW光伏發電站的并網發電,在為村集體每年創收6-8萬元的同時,成為村內生態扶貧的特色風景;正在規劃建設的鄉村旅游專線、風情商業街、養生長廊、露營廣場、愛情角、文體廣場等,逐步形成以農事參與、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為主的生態扶貧發展體系。通過明確責任、因戶施策,2015年至2016年脫貧53戶185人,直接幫扶資金達到每戶4000元以上,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 青山著意化為嬌,生態扶貧譜新篇。隨著月亮湖生態扶貧項目的大力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體群眾參與生態扶貧的積極性越發高漲,生態扶貧的成果不斷凸顯,白水洞村作為新邵生態扶貧的靚麗名片,有效提升這一特色產業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在增加農民收入和縣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可以預見,經過新邵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張靚麗的月亮湖名片正向我們飛來,新邵縣正努力爭當全國生態扶貧建設排頭兵。 ![]() 圖為:白水洞村通過高清無人航拍飛機航拍的已并網發電的50KW光伏發電站,每年可為
村集體經濟創收6-8萬元。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