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時報《發現烏江》預熱篇之八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前沿時報訊 (實習記者 李才武 )2012年12月,頂著嚴寒,剛到首都北京工作沒幾天的記者,就中國烏江的價值,就黨的十八大以后,從全國一盤棋的大局來看,資源富集,山川秀麗,但發展卻一直相對滯后的貴州,應如何后發居上?在京就媒體準備啟動《發現烏江》向國務院有關單位和中國農業大學求取真經。全國三農推廣發展中心綜合處處長管建偉建議貴州多建生態休閑民族村,以立足實際、科學發展為立足點,走以休閑為主題的觀光、旅游型農業產業發展道路。
2012年12月5日,全國三農推廣發展中心綜合處處長管建偉在接受時任中經聯播記者采訪時建議:貴州多建生態休閑民族村,以立足實際、科學發展為立足點,走以休閑為主題的觀光、旅游型農業產業發展道路。 ![]()
2012年12月5日,記者在國務院采訪全國三農推廣發展中心綜合處處長管建偉,就啟動《發現烏江》求取真經
因記者是貴州人,貴州的發展自然成為與管建偉討論最多的話題。管建偉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使得貴州山川秀麗、物種資源極大豐富。在貴州鄉間,處處景觀俊秀無比。放眼全國,在不斷走向城市化的中國,貴州的山川資源,山村景觀,漸成中國人寶貴稀缺的資源。貴州應建立自己的喀斯特生態旅游品牌、歷史文化旅游品牌。貴州的夜郎是一個世界級的文化遺產,貴州的紅色旅游文化資源也相當豐富。把這些資源進行全面整合開發,貴州的發展就有可能搶占制高點。 管建偉說,以休閑、觀光、旅游農業為主題的休閑農業,可帶動特色種養,通過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以帶動上端的原料供應,又通過龍頭產業化帶動物流業。貴州要多帶動、培育龍頭企業。 黨的十八大后,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的小康社會,農民要小康,必須首先增收增知。管建偉說,何為增知,就是要幫助農民增加知識,培養他們發展經濟的能力。貴州要改變面貌,地方政府要解放思想,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貴州“三農”的發展問題,一是要解決教育的問題,二是要解決農業技術的問題,三是要解決物流體系建設的問題。還有一點,可能就是要解決現在80后農民大都不會種地的問題。 管建偉說,貴州要建立民族的基因庫,民族的基因庫如今在世界上已顯得極為重要。貴州因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長期以來的封閉落后,也使得這里30多個民族的生產生活風貌成為一大特色,是比較重要的一個資源。 “我到過貴州,應該說還親自駕車經過貴州的貴畢路。貴州發展交通是很重要的一項戰略部署。交通的布局應圍繞休閑生態旅游來進行布局。貴州發展交通,修建高速公路成本巨大,區位優勢不明顯,距離首都北京這樣旅游消費能力很強的城市太遠,發展旅游及上下線產業,應該多建飛機場,縮短貴州與外界在交通上的時間限制!”管建偉說。 管建偉告訴記者:“下一步,全國三農推廣發展中心要在貴州建大量的休閑農業示范基地,要扶持、帶動農業產業化上游的種、養殖業,帶動下游的農產品、物流。目前國家已出臺了《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新聞媒體要重點宣傳好。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美好中國,在貴州將會出現很多美好的民族村。” 自2012年底回到家鄉,艱難回轉烏蒙大地,貴州烏江流域的品牌經濟價值,一次次使得準備放棄《發現烏江》大型采訪報道的記者心悸難安。而當年在國務院與全國三農推廣發展中心綜合處處長管建偉的一番關于烏江價值的主題對話,更是使記者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為了烏蒙大山中那一雙雙渴求擺脫貧困命運的父老鄉親的眼神里不再有焦渴,位卑不敢忘憂國,《發現烏江》,還在艱難挺進。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