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西安新聞網-西安晚報 訊: 通常所說財政收入,是指公共財政收入,全口徑的財政收入還包括政府基金、國有資本經營、社會保障基金,這“四本賬”加在一起,我國財政收入將超過20萬億元。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國家財政實力不斷發展壯大,公共財政收入從2002年不足2萬億元,到2011年超過10萬億元,2013年更是接近13萬億元,不斷邁上新臺階。 國際上,通常將人均財政收入作為客觀反映一個國家財政實力的指標。人均財政收入“萬元”究竟意味著什么?在國際上處于怎樣的位置? 財政部曾做過統計,按照國際可比口徑計算,2011年我國人均政府財政收入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528美元,而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的人均財政收入水平均在14000美元以上,我國人均財政收入只相當于這些國家的1/10左右。2010年,我國這一指標世界排名處于100位之后。 這意味著,如果將公共財政收入的2/3用于保障民生,歐美發達國家花在每個人身上的保障支出超過9000美元,而我們只有1000美元。 在財政收入步入人均“萬元”時代,要尤其注重花好每一筆錢,讓每個人都受益。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單按照國際通行口徑比較,我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仍比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略低一點,明顯低于發達國家,而從人均財政收入上看,會更低一些。 (責任編輯:夢晶) |